|
二、 病理变化
包括骨骼和软组织两方面变化,其改变随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加重。
㈠、骨骼改变:是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重要变化,包括髋臼、股骨头、股骨颈,有的骨盆及脊柱亦有变化。
1、髋臼 出生时髋臼尚属正常,仅在外上方有切迹或呈椭圆形。随着生长发育髋臼逐渐变浅而狭窄呈三角形,新生儿时髋臼上方发育差,斜度高达35°~40°,正常的髋臼方向是向外、向下、变成为向上、向前,髋臼前缘内上方常一缺损。髋臼发育不良与股骨头缺少磨擦,使髋臼进一步变小。其中充满脂肪组织。圆韧带经不断牵拉而增厚、肥大,充填于髋臼中。髋臼浅而底部明显增厚。脱位的股骨头压迫髂骨翼出现凹陷,关节囊在此处粘连形成假臼 。
2、股骨头 正常股骨头呈球形,脱位后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发育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股骨头失去球形而变得不规则。
3、股骨颈 髋关节发育异常影响股骨颈,它可变短而粗,正常前倾角为5°~15°,新生儿此角高15°~30°,至2岁时逐渐减小至15°左右。股骨头脱位在髋臼后方,正常肌肉收缩使股骨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增大,甚至高达60°以上,治疗中往往需要矫正过大的前倾角,才能使股骨头稳定在髋臼内,否则会出现再脱位。
4、骨盆 一侧脱位往往伴有髂骨翼的倾斜,坐骨结节分开,耻骨联合增宽,髋臼基底增厚。
5、脊柱 单侧脱位由于骨盆倾斜,脊柱出现代偿性侧弯。双侧髋关节脱位使骨盆较垂直,腰椎前凸加剧,臂部后凸。
㈡软组织改变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都有变化,有一些很早就存在,另外一些后来才出现,但其中最重要的仍是盂唇、关节囊和肌腱。
1、盂唇 胚胎6周左右,髋关节为一堆间质细胞,以后髋臼与股骨头间出现间隙,间质细胞开始中央吸收,直到完全分开。胚胎7~8周时出现关节囊及盂缘,这是髋臼形成的主要阶段。当受到任何刺激均可使正常间质停止吸收出现盂唇,盂唇在盂缘上方常与关节囊、圆韧带连成一片,有时翻入髋臼而影响复位。手术中多数病例发现有盂唇,部分或大部分遮住盂缘。
2、关节囊 正常关节囊起于髋臼缘,止于大、小转子间嵴,新生儿关节囊的厚度为0.5~1mm。由于脱位使关节囊拉长,髂肌经过关节囊前方使之出现压迹,严重者可引起关节囊狭窄,形成葫芦状,阻碍股骨头复位,有的关节囊拉长后与髂骨翼粘连,其前方的关节完全覆盖髋臼缘,形成类似皮鼓状,股骨头不可能复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重的影响,关节囊顶部持重部显著增厚可达3~8mm。
3、圆韧带 脱位后圆韧带改变不一,部分病例拉长、增厚,部分病例可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与关囊粘连成一片。圆韧带有中心动脉供给股骨头中心区,但脱位后此动脉大多数栓塞。
4、肌肉与筋膜 随着股骨向上移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及盘膜发生挛缩,如臂肌、阔筋膜张肌、内收肌群、髂腰等均不同程度的挛缩,这些均应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解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