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迎客松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0749:髋关节,典型先天畸形2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6-5-18 06:46 | 只看该作者
左侧先天性髋脱位,孩子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6-5-18 06:58 | 只看该作者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6-5-18 14:3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x0749:髋关节,典型先天畸形2

以下是引用renewliu在2006-5-17 22:58:00的发言:[br]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不知道愈后怎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5-18 22:27 | 只看该作者
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5-18 22:31 | 只看该作者
补充:左髋臼发育异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5-19 00:14 | 只看该作者
左侧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5-19 00:56 | 只看该作者
从骨龄看,患儿年龄将近10岁。左髋关节完全脱位,但我有些纳闷——髋臼不是很浅,且股骨头骨骺未见坏死。为什么没有治疗?请楼主详问病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5-19 02:51 | 只看该作者
节选自“内蒙古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特色医疗 -=> 小儿骨科诊疗中心 -=> 特色专栏 -=> 正文=>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 dislocation of the hip  ddh)以往多称之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congenti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 , cdh)为常见的四肢畸形之一。在1992年北美小儿矫形外科学会上正式将其更名,认为该病除了先天性因素以外,后天因素起更重要作用,即多数患儿并非先天发病,而是在出生以后随着生长发育逐渐出现的,并且可以预防。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是一个包括儿童全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统称,它包括先天性脱位,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易于脱位、半脱位可复位的脱位和不可复位的脱位)。
    一、 流行病及病因学
    研究调查发现,出生后一个月内的婴幼儿大约有1/60~1/100存在髋关节不稳定,但在以后的生长发育过程并不完全发病,有相当一部分患儿自然治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发病与种族有明显关系,白种人发病率高,黑种人发病率低,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约有20%的病例有家庭史,80%的患儿为第一胎。另外,生活习惯与环境因素也与其发病有关,一些习惯背背婴儿的民族如一些非洲国家,香港、朝鲜及我国南方等发病率较低,而喜欢行双下肢捆绑襁褓婴儿的地区发病率明显增高。另外,臂位产发病率较高,约为20%~30%,女孩发病为男孩的5倍,说明其发病与内分泌因素有关。左侧发病(50%)大于双侧发病(35%),双侧发病大于右侧发病(15%)。部分患者常合并其它先天性畸形,如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斜颈等。
    临床上,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有两型:单纯性,为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本节介绍的内容;畸胎型(畸形型),相对少见,出生时就有双侧髋关节脱位,双膝处于伸直位僵硬,甚至合并先天性关节挛缩及其它畸形,治疗困难,疗效较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5-19 02:53 | 只看该作者
二、 病理变化
    包括骨骼和软组织两方面变化,其改变随年龄的增加而日益加重。
    ㈠、骨骼改变:是髋关节发育异常的重要变化,包括髋臼、股骨头、股骨颈,有的骨盆及脊柱亦有变化。
   1、髋臼  出生时髋臼尚属正常,仅在外上方有切迹或呈椭圆形。随着生长发育髋臼逐渐变浅而狭窄呈三角形,新生儿时髋臼上方发育差,斜度高达35°~40°,正常的髋臼方向是向外、向下、变成为向上、向前,髋臼前缘内上方常一缺损。髋臼发育不良与股骨头缺少磨擦,使髋臼进一步变小。其中充满脂肪组织。圆韧带经不断牵拉而增厚、肥大,充填于髋臼中。髋臼浅而底部明显增厚。脱位的股骨头压迫髂骨翼出现凹陷,关节囊在此处粘连形成假臼 。
   2、股骨头  正常股骨头呈球形,脱位后股骨头骨骺出现迟缓,发育较小,随着时间的推移股骨头失去球形而变得不规则。
   3、股骨颈  髋关节发育异常影响股骨颈,它可变短而粗,正常前倾角为5°~15°,新生儿此角高15°~30°,至2岁时逐渐减小至15°左右。股骨头脱位在髋臼后方,正常肌肉收缩使股骨头向前旋转,前倾角增大,甚至高达60°以上,治疗中往往需要矫正过大的前倾角,才能使股骨头稳定在髋臼内,否则会出现再脱位。
   4、骨盆  一侧脱位往往伴有髂骨翼的倾斜,坐骨结节分开,耻骨联合增宽,髋臼基底增厚。
   5、脊柱  单侧脱位由于骨盆倾斜,脊柱出现代偿性侧弯。双侧髋关节脱位使骨盆较垂直,腰椎前凸加剧,臂部后凸。
    ㈡软组织改变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都有变化,有一些很早就存在,另外一些后来才出现,但其中最重要的仍是盂唇、关节囊和肌腱。
   1、盂唇  胚胎6周左右,髋关节为一堆间质细胞,以后髋臼与股骨头间出现间隙,间质细胞开始中央吸收,直到完全分开。胚胎7~8周时出现关节囊及盂缘,这是髋臼形成的主要阶段。当受到任何刺激均可使正常间质停止吸收出现盂唇,盂唇在盂缘上方常与关节囊、圆韧带连成一片,有时翻入髋臼而影响复位。手术中多数病例发现有盂唇,部分或大部分遮住盂缘。
   2、关节囊  正常关节囊起于髋臼缘,止于大、小转子间嵴,新生儿关节囊的厚度为0.5~1mm。由于脱位使关节囊拉长,髂肌经过关节囊前方使之出现压迹,严重者可引起关节囊狭窄,形成葫芦状,阻碍股骨头复位,有的关节囊拉长后与髂骨翼粘连,其前方的关节完全覆盖髋臼缘,形成类似皮鼓状,股骨头不可能复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负重的影响,关节囊顶部持重部显著增厚可达3~8mm。
   3、圆韧带  脱位后圆韧带改变不一,部分病例拉长、增厚,部分病例可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与关囊粘连成一片。圆韧带有中心动脉供给股骨头中心区,但脱位后此动脉大多数栓塞。
   4、肌肉与筋膜  随着股骨向上移位,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及盘膜发生挛缩,如臂肌、阔筋膜张肌、内收肌群、髂腰等均不同程度的挛缩,这些均应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解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5-19 02:55 | 只看该作者
三  临床表现
   ㈠婴幼儿期(站立前期)
   1、外观与皮纹:单侧髋关节脱位时,患侧大、小腿及大阴唇与对侧不对称,大腿内侧或国窝的皮肤皱折加多加深或不对称,会阴部加宽。但在临床上,皮肤皱纹的不对称不是特异性的,对于诊断没有太大的价值,实际上,50%的婴幼儿皮纹不对称。
    2、关节活动受限:患儿有暂时性的关节功能障碍,或关节呈某种固定姿势。多数患儿肢体呈屈曲状不敢伸直,活动较健侧减少,少数患儿下肢呈外旋位、外展位或交叉位,牵拉患肢时有哭闹的病史。
    3、肢体短缩:单侧脱位时常见患侧下肢短缩,临床上allis征或galeazzi征可呈阳性:患儿平卧,屈90°,两足平放床上,两踝并拢可见两膝高低不平。为髋关节脱位后股骨上移所致。
    4、barlow试验(弹出试验):是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不稳定的可靠方法。患儿仰卧,检查者面对患儿,屈髋、屈膝各90°,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处加压,向外上方推压股骨头,感到股骨头由臼内向臼外脱出,此为barlow征阳性。
    5、ortolani试验(弹进试验):与barlow试验检查法相反,拇指放于大腿内侧,其余四肢故于大转子处,向下肢加压外展,可感到股骨头由臼外向臼内滑进的弹跳,则为ortolani征阳性。
    6、外展试验:此方法为新生儿普查的重要手段。患儿平卧,屈髋、屈膝各90°,两手握住双膝同时外展、外旋,正常婴幼儿外展一般为70°~80°左右,若外展在50°~60°以下时则为阳性。临床实践证明,90%以上患髋脱位外展试验为阳性。
   ㈡站立后期  
   除barlow试验、ortolani试验阴性以外,具有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婴幼儿期的其它临床表现。此外尚有其它临床表现。
   1、患肢明显短缩,外展受限,大粗隆向外突出。
   2、步态异常:单侧脱位时跛行;双侧脱位时呈鸭步,并且臂部后耸腰向前凸。
   3、trendelenburg试验阳性:单腿站立,另一腿屈髋、屈膝,使足离地。正常站立时对侧骨盆向上倾斜,脱位时由于股骨头不有托住髋臼,臀中肌无力,对侧骨盆向下倾斜,从背后观察十分明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