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realzy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0060:X线诊断问答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0:07 | 只看该作者
351、关节内游离体见于哪些疾病?
在x线照片上,骨性游离体能显影,但没有钙化的软骨或滑膜游离体则不能显影。绞锁是关节内游离体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由于游离体嵌入关节间隙而发生剧烈疼痛,不能运动。关节内游离体见于骨性关节炎、关节内软骨骨瘤症、离断性骨软骨炎、骨折、神经性关节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其中以骨性关节炎、离断性骨软骨炎比较常见。
在x线诊断工作中首先应注意不要把子骨(例如膝关节的腓肠小骨)、各关节外软组织中钙化等误认为游离体。游离体的特征是在关节内可移位,呈圆形或类圆形,大小不一,有绞锁症状。
其次要鉴别是什么疾病引起的游离体。离断性骨软骨炎有游离体时,常在肱骨小头或股骨内髁十字韧带附着处见到骨质缺损;骨性关节炎时可见多关节面缘骨质增生,多见于大关节;关节内骨软骨瘤症比较少见,应把其他疾病除外才可诊断,此病以发生在膝关节或髋关节为常见,游离体多者可达100个以上,多为单关节疾病。

352、限局性骨硬化常见于哪些疾病?
当发现限局性骨性硬化区时,在鉴别诊断方面应注意区别骨岛、成骨转移、骨肉瘤、骨样骨瘤、骨瘤、骨髓炎、骨结核及陈旧性骨折等。
骨岛:常见于骨盆和肱骨上段,其它部位也可能出现骨岛。大者可长达3~4cm,甚至更大些。一般无临床症状,在少数病例骨岛可增大。边缘不清楚,放射状或毛刺样边缘是骨岛的特点。
成骨肉瘤:常见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好发生于青少年,增长迅速,可见针形骨膜增生或三角形骨膜反应。
骨样骨瘤:好发生于管状骨骨干,在临床上有隐痛或剧烈疼痛,于硬化区内可见小透明区。
成骨转移:见于前列腺癌、乳癌、胃癌及肺癌等的转移。好发生于脊椎和骨盆,病灶多发剧烈疼痛和发展较快是其特点。在x线上硬化灶不如骨岛密度高。
骨瘤:大多数突出于骨表面,因投影关系可在x线片上表现为限局性密度增高影,应利用不同体位照相,以观察硬化区是否突出于骨表面。
骨髓炎:某些慢性骨髓炎亦可表现为限局性骨质硬化,但较骨肿瘤及骨岛少见。此时应注意了解临床情况并在x线片上寻找有无骨感染的其他征象。
骨结核:治愈的骨结核可表现为骨内限局性硬化灶。

353、胫骨结节前方钙化见于哪些情况?
在日常x线诊断工作中有时于胫骨结节前方可见钙化或骨化阴影,其性质可能是髌韧带钙化,胫骨结节碎裂或胫骨前滑囊炎钙化,这些改变均可能和外伤有关。应如何鉴别者三种情况呢?我们认为需注意三点:
(1)钙化或骨化阴影的位置:首先要注意阴影和髌韧带的关系。髌韧带钙化多在髌韧带走行靠近胫骨结节处,髌韧带前方或后方钙化均可能为滑囊炎钙化,但比较少见。
(2)分析胫骨结节的变化:骨性关节炎或软组织外伤引起的髌韧带钙化多无胫骨结节变化;胫骨结节无菌坏死可有胫骨结节密度增高、碎裂,在胫骨结节无菌坏死恢复期,胫骨结节可以正常或畸形。
(3)有无附近软组织肿胀:胫骨结节发生无菌坏死时,其附近滑囊发炎,这是胫骨结节前软组织肿胀的原因,也是引起疼痛的原因。由此可见诊断无菌坏死时除注意胫骨结节的改变外,还应重视胫骨限局性软组织肿胀这一x线表现。
应提醒注意的是经验少的同志看到胫骨结节附近有小斑状骨性阴影往往怀疑撕脱骨折,而实际上此处不易发生骨折。

354、长管状骨骨皮质增厚及骨质硬化常见于哪些疾病?
长管状骨骨皮质增厚及骨质硬化可见于:①蜡油样骨病;②慢性硬化性骨髓炎;③婴儿骨皮质增殖症;④骨梅毒;⑤血管瘤;⑥肺性骨关节病;⑦下肢静脉曲张。此外文献报告网状细胞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瘤、骨纤维异常增值症、霉菌性骨髓炎、一侧牙釉质骨硬化、疲劳骨折等也可有类似表现。
从x线影像出发,管状骨骨皮质增厚及骨质硬化可分为多骨及单骨两类:
(1)多骨:又可分为单侧多骨和非单侧多骨两类。①单侧多骨:可同时发生于一侧肋骨和一侧肢体,如同时累及一侧肋骨和上肢,也可同时发生于一侧股骨、胫腓骨及跖趾骨等。这种情况可见于蜡油样骨病;②非单侧多骨:可见于婴儿骨皮质增殖症、肺性骨关节病、下肢静脉曲张、梅毒等。
(2)单骨:可见于慢性硬化性骨髓炎、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网状细胞肉瘤、神经母细胞瘤、尤文氏肉瘤、骨纤维营养不良、霉菌性骨髓炎等。下面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介绍几种疾病。
蜡油样骨病: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浸润,骨髓为纤维组织代替,骨皮质增厚,骨膜增生及硬化。本病多发生于长管状骨及短管状骨的一侧,呈蜡油流注样。
婴儿骨皮质增殖症:多发生于不足五个月的婴儿。文献报告也有发生在4岁7个月、10岁、12岁、14岁及15岁小儿的病例。本病患者的长管状骨除骨骺及干骺端外骨皮质均增厚,颌骨、肩胛骨、髌骨、顶骨、额骨可见骨质硬化及增厚。病变可以发生在一侧,也可发生在双侧。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可有骨髓炎的病史及症状,也可不明显。长管状骨明显增生硬化。
血管瘤:软组织血管瘤可伴有骨皮质明显增厚和硬化,在软组织内可见环形钙化。
肺性骨关节病:管状骨骨膜增生颌皮质增厚多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0:08 | 只看该作者
401、分析蝶鞍的x线影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寻找蝶鞍:乳突小房气化范围大,影响观察蝶鞍时,应注意先找到斜坡,此时斜坡对于观察蝶鞍可起“指示”作用,借此可找到蝶鞍轮廓。
(2)蝶鞍大小:正常成人蝶鞍的前后径为7~16mm,平均约为11.7mm,深径为7~14mm,平均约9.5mm。可见,正常人的蝶鞍大小有一个范围。肿瘤到了一定大小才可引起蝶鞍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临床症状往往早于x线表现,有时临床症状已相当明显,x线上可仍无改变。在作诊断时不可机械地使用正常平均值,更不可以因x线检查阴性而否定垂体瘤地诊断。微小垂体瘤时,蝶鞍可正常。此外,分析蝶鞍是否增大应以平片为基础。在体层摄影片上,蝶鞍可比平片大得多,不要误认为是蝶鞍增大。
(3)蝶鞍底:分析蝶鞍骨质时,要注意鞍底骨质白线是否连续,是否清晰。一般来说鞍底可呈1mm左右清晰白线,白线不清晰可能由骨质疏松萎缩所致,不连续可表示破坏。我们认为,在蝶鞍标准侧位片上,双底现象是有病理意义的。如两底的形态很不一致,意义就更大。但体位不标准时则不能肯其临床意义。
(4)蝶鞍背:正常蝶鞍鞍背的变异很大,蝶窦气化良好时鞍背也可能很薄。因此在鉴别鞍背是否正常时应注意蝶鞍的大小、鞍背与斜坡的角度变化以及蝶窦气化情况等。
(5)蝶鞍内钙化:多见于垂体瘤钙化和虹吸动脉钙化。垂体瘤的钙化呈斑点状,虹吸动脉钙化呈条状。但应注意不要把骨嵴和其他部位钙化投影于蝶鞍内误认为是蝶鞍内钙化。

402、哪些原因可以引起蝶鞍增大?
引起蝶鞍增大常见的原因有垂体瘤、颅咽管瘤、颅内压增高、空泡蝶鞍、后组筛窦粘液囊肿、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迂曲等。那么在x线上怎样鉴别这些变化呢?
(1)鞍内肿瘤: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内肿瘤,颅咽管瘤、胆脂瘤等也可以位于鞍内。肿瘤的压迫可使蝶鞍增大,鞍底骨质吸收或呈双边,鞍背与枕骨斜坡成角,前床突移位或其下方骨质受侵蚀等。当发现上述表现时,若无颅内压增高,则98%为鞍内肿瘤;若临床上有双颞侧偏盲、垂体腺功能低下或亢进的症状,则可诊断为垂体瘤。如果除有以上x线征象外,如还合并有鞍上或鞍内钙化,临床上又有垂体性侏儒,则常为颅咽管瘤。
(2)颅压增高:在成人中蝶鞍变化是颅内压增高的常见征象。据北京宣武医院统计,颅内压增高患者中约71~90%有蝶鞍变化,其中以骨质吸收为主,扩大变形较少见。吴恩惠氏统计了214例颅内压增高的病例,约20%的患者有蝶鞍增大。蝶鞍之增大以前后径明显,深径次之。如果既有蝶鞍增大,又有脑回压迹增多、增深,则颅内压增高之可能性较大。如以上两个x线征象出现在小儿,同时又有颅缝增宽,亦应考虑颅内压增高之可能。应该怎样解释颅压增高引起的蝶鞍变化呢?众所周知,任何原因产生的脑脊液循环通路障碍,均可引起脑脊液在脑室内和蜘蛛膜下腔内积液。有人认为第3脑室前部扩大,鞍内蜘蛛膜下腔扩大是导致蝶鞍改变的两个主要因素。鞍背上部破坏因第3脑室前部扩大所致,鞍内蜘蛛膜下腔扩大可引起蝶鞍扩大,鞍底骨皮质破坏。
(3)空泡蝶鞍:空泡蝶鞍近年来报导逐渐增多。1974年有人统计了323例空泡蝶鞍,多数人认为空泡蝶鞍系因鞍隔不完整或缺损时,鞍上的蛛网膜进入鞍内,以后蛛网膜下腔逐渐扩大,压迫垂体先组织使其变扁铁于鞍底,并致使蝶鞍扩大、变形或骨质吸收。也有人认为鞍内肿瘤经放疗或手术后,由于垂体供血不足,也可以引起空泡蝶鞍。空泡蝶鞍的增大以深径明显,呈球形,前后床突变直,若行气脑造影,可见鞍内有气体充盈,此点可区别于因其他原因引起之蝶鞍增大。
(4)后组筛窦粘液囊肿:后组筛窦粘液囊肿时,随着囊肿的增大,破坏了筛骨迷路及筛骨纸板,进而向后伸入蝶鞍,使其增大,前壁骨质破坏,极易误诊为鞍内肿瘤。此时如果我们注意筛窦的变化,如筛窦气泡间隔及筛骨纸板破坏消失,再结合临床症状有助诊断。行筛窦穿刺则可确诊。

403、x线平片检查对眩晕患者有何作用?
眩晕可分耳性眩晕(中耳炎、前庭炎、内耳炎、美尼尔氏病)、中枢性眩晕(神经系循环障碍、桥脑小脑角肿瘤或炎症、癫痫、外伤等)及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晕(贫血、低血压等)。
x线检查常用于耳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鉴别听神经瘤等疾病时,常用的投照方法是枕位(汤氏位)和内耳道经眶位,有时以内耳道正位体层摄影补充观察。鉴别中枢性眩晕有时照颈椎正、侧、斜位片,为观察有无颈肋和横突过长,可照颈胸段正位片。这些检查的选择应以临床检查为基础。
美尼尔氏病:占耳性眩晕75%,有人认为本病是由于内淋巴积水,膜性迷路向外膨胀,引起听力障碍和眩晕。神经性耳聋、发作性眩晕及耳鸣是三个主要症状,一般x线检查无异常表现。
桥脑小脑角肿瘤:这个部位肿瘤多为神经纤维瘤。听力障碍、末梢性神经麻痹及同侧角膜反射消失是三个主要症状,在汤氏位,经眶位上可见内耳道扩大和骨质变化。
颈椎病: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部过度伸展、屈曲或回转时,椎动脉受压发生循环障碍,此时可产生眩晕。
前斜角肌及周围组织肥大、颈椎横突过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6-7-14 20:11 | 只看该作者
终于都传上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6-7-14 23:42 | 只看该作者
太感动了,快喝杯茶,休息一下。[emb20][emb21][emb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6-7-15 17:18 | 只看该作者

[原创]回复:无私奉献:x线诊断问答

以下是引用jiajie在2006-7-14 15:42:00的发言:[br]太感动了,快喝杯茶,休息一下。[emb20][emb21][emb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6-7-16 02:34 | 只看该作者
感谢realzyc战友上传《x线诊断问答》一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6-7-16 18:29 | 只看该作者
很是感动,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6-7-16 19:31 | 只看该作者
辛苦了!多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6-7-17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6-7-19 16:4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realzyc战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