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白质疏松症(leukoaraiosis,la)是多种不同病因引起的一组影像学所描述的临床综合征,最早是由加拿大神经学家hachinski[1]于1987年提出的一个影像学诊断术语,用于描述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区脑白质的弥漫性斑点状或斑片状改变,ct表现为低密度影,mri t1加权像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液体恢复反转序列(flair)为高信号。此种影像学改变可见于多种疾病,如alzheimer disease(ad)、脑外伤、脑炎、co中毒、糖尿病等患者,且在正常老年人中也占一定比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