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在神经上皮性肿瘤中占22.3%,有报告占颅内肿瘤的10.2%。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而后第2位。本病主要发生于成人,尤其30一50岁多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约2-3:1。好发年龄为40—45岁。胶质母细胞瘤位于皮质下,呈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发生部位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额叶/顶叶,少数可见于枕叶/丘脑和基底节等。肿瘤位于后颅窝者较罕见。
[病理]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浸润性生 长,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少数肿瘤因生长迅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其实肿瘤已超出边界浸润生长。肿瘤可侵犯皮层并可与硬膜粘连,或可突人脑室及深部结构。肿瘤的硬度因肿瘤有无继发性改变而异,一船软硬相间,质地不均。肿瘤可里多种颜色,典型肿密切面可见灰色的瘤体、红色的新鲜出血、紫色的出血块、黄色的陈旧出血和白色的间质增生,肿瘤亦可有大小不一的坏死灶和囊性变,囊内液体可呈血性、棕色或黄色。肿瘤血运丰富,周围脑水肿明显。突出到脑表面和脑室者,肿瘤细胞可随脑督液播散,个别的可向脑外转移至肺、肝、骨或淋巴结。
[临床表现]
因肿瘤为高度恶性,生长快、病程短,自出现症状到就诊时多数在3个月之内,约70%--80%在半年以内。个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偶尔可见病程较长者,可能肿瘤早期较为良性,随肿瘤生长而发生恶性转化有关。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约33%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陈碍、失语和偏盲等。病人可因肿瘤出血而出现脑膜刺激症状,而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技胶质细胞瘤少见。
[辅助检查]
ct扫描:肿瘤里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甚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得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扫描出现非均匀的密度增强或环状增强,坏死区常位于肿瘤实质内,呈边界不整齐的低密度区。
mri检查:肿瘤在tl加杖图像上呈低信号,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常常受累,中线结构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散在性分布低与等信号。注射gd—dtpa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7-1-19 23:41:19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