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 i诊断
连海英,张雪林,成官迅,王 劲,曾 弘,邱士军,林志春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广东 广州 510515)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年3月第22卷第3期
摘要:目的 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ct、mr 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ct、mr i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节细胞神经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卵圆形肿块, 亦可呈不规则形,沿冠状轴生长,可对邻近大血管包绕1 /2以上(4 /14) 。ct平扫表现水样至肌肉样密度,多表现低密度(10 /12) ,其内散在点状或结节状钙化(5 /12) ,不增强或轻度增强居多(6 /9) 。mr i t1w i为低信号, t2w i为不均匀高信号;动态增强,早期不强化,逐渐增强,病理上与肿瘤富含大量黏液基质相关。包膜可强化。结论 ct、mr i诊断节细胞神经瘤各具特征,其影像学表现与瘤内节细胞、神经纤维成分、黏液基质比例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节细胞神经瘤是罕见的良性交感神经系统肿瘤,术前确诊率低。笔者总结分析14例节细胞神经瘤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病理资料,旨在探讨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特征及病理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搜集1990—2003年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节细胞神经瘤患者14例,男7例,女7例。年龄5~62岁,平均24岁。临床表现: 6例无任何症状, 3例表现局部包块,腹胀、胸痛各1例, 3例发生在肾上腺,表现血压轻度升高、腰痛, 3 例椎管内肿瘤表现肌力、痛温觉减弱(胸椎管) ,腰痛、下肢放射痛(骶管) 。14例中3例同时做了ct、mr i扫描, 9例仅行ct检查, 2例仅行mr扫描。
2 结果
2. 1 肿瘤的一般情况 14例中1例梭形发生于后纵隔, 2例不规则形呈指状,分别发生于颈部(延至上纵隔) 、椎管内(累及胸腔) , 11 例类圆或椭圆形。12 例边界清楚, 2例部分边界模糊。肿瘤最大径24 cm,最小径0. 7 cm,其中8例> 6 cm (57%) ,并可跨越中线,3例4~5 cm, 3例1 cm左右。1例多发,表现为2个相连(图1) 。后纵隔4例(29% ) ,腹膜后4例(29% ) ,肾上腺髓质3例(21% ) ,椎管内2例(14% ) ,颈部1例(7% ) 。11例肿瘤邻大血管生长,其中4例包绕邻近大血管1 /2以上(图2) , 2例血管有轻度狭窄。
2. 2 ct表现
( 1)密度: 12 例中平扫10 例低密度(83%) , 1例等密度和1例等、低混杂密度( 17%) ,其中4例腹部病灶同肾等密度, 10例病灶密度均匀, 2例密度不均匀。
(2) 包膜: 4例包膜不完整显示,呈等密度。
(3)钙化: 5例出现钙化(42% ) ,多为少量、散在细点状钙化(图3) ,可位于瘤内,亦可位于包膜上,呈短线状; 2例瘤内各含1个边缘光滑的结节状钙化,长径可达1 cm (图4) 。
( 4)分隔: 3例灶内可见细线样分隔,并均可轻度强化(图5) 。
( 5)增强: 6 例无或轻度强化,其中3例实质无明显强化,仅表现包膜或瘤内线样强化(图6) ;另3例轻度强化,包括1例延迟和1例动态静脉期强化,表现为瘤内小片状、条索状、边缘强化。1例中度强化,表现斑片状,边缘可有条状、结节状强化。
2. 3 mr表现 t1w i 3例低信号, 1例等信号, 1例略高信号; t2w i均为高信号,其中4例中等强度(图7) ,1例明显高信号,瘤内信号不均匀,内夹杂线状低信号。2例包膜不完整显示, t1w i呈等信号,高于肿瘤内部信号, t2w i呈低信号,明显强化。t2w i瘤内可见低信号细线样分隔,并强化。2 例增强扫描表现中度强化,呈斑片状,边缘条状、结节状强化(图2, 8) 。
3 讨论
节细胞神经瘤发生在交感神经节,起源于原始神经嵴细胞,组织学上由成熟的神经节细胞和梭形细胞混合组成,比例相当,发生在不同部位,其分化程度可不一样,其称谓亦相应改变,如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神经纤维)成分为主,内含少量成熟型神经节细胞,则构成节细胞神经纤维瘤 ;如肿瘤由较多成群的成熟型神经节细胞构成,则构成节神经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神经节瘤) ,此时节细胞常多核、成簇。
3. 1 肿瘤的一般情况 节细胞神经瘤以青少年及成人多见,好发在40岁以下, 但青少年及成人间的比例文献报道不一,本组病例40 岁以下10 例( 71% ) , 20岁以下7例(50% ) , 10岁以下5例( 36% ) ,男女各占50%。临床多无明显症状,但交感神经节中存在sif细胞(组成中间神经元)和小嗜铬细胞,二者均可释放儿茶酚胺,从而产生血压升高等交感神经损伤的症状。节细胞神经瘤缓慢生长,通常就诊时已很大,可多发。病灶形态多为类圆或椭圆形,也可呈梭形、不规则形,文献报道有半月形(后纵隔) ,哑铃形(椎管内外) 。最长径沿人体长轴,病灶绝大部分边界清楚,病理上肿瘤均有包膜,本组2例小部分边界模糊,术中病灶基底部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脊柱旁交感神经组织存在的地方均可发生节细胞神经瘤,以后纵隔、腹膜后、肾上腺髓质多见,本组研究与文献报道相符。
3. 2 影像学表现
3. 2. 1 ct表现
(1)密度:肿瘤多表现实性软组织肿块, ct平扫大部分为低密度,也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