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0,截瘫数年,小腿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应该是典型的:神经源性异位骨化
异位骨化是指在正常肌体骨骼系统以外软组织内形成新生骨。据报道根据形成原因分为创伤性、神经源性、原发性及其他如烧伤性等少见原因。1883年rejdel首先描述了这种现象,1918年dejerne和ceillier报道了一次世界大战中脊髓损伤士兵出现异位骨化的情况,故曾经以神经源性异位骨化命名,现将各种不同原因所致脑组织损伤而引发的异位骨化命名为脑源性异位骨化。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chalmer认为软组织内新骨形成需要3个条件:诱因、成骨细胞和成骨条件。asa认为失去活力的组织可成为异位骨化的驱动因素。因此异位骨化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脑组织患者长期卧床,肢体活动不便,组织活力减低,局部血液滞留,组织缺氧,ph值的改变,都能促使钙质沉积,尤其年龄超过30岁患者也是高危因素之一。研究发现脑源性异位骨化与痉挛、完全性瘫痪密切相关。
神经源性异位骨化以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肩关节周围为主,是以关节囊骨化为特点。影像学表现的骨化呈云絮状、斑片状、条片状高密度阴影,常常跨关节骨化,与相应骨组织分界欠清。软组织骨化出现平均时间是300天,最短50天,最长达5年。
鉴别诊断:常与骨化性肌炎、骨旁肉瘤、骨软骨瘤相鉴别。骨化性肌炎常常有外伤但无截瘫卧床史,应该属于肌体特异性骨化,而且骨化不一定在关节周围。骨旁肉瘤多发于长骨干骺端,典型者沿干骺端出现分叶状密度不均肿块,可见象牙状瘤骨。骨软骨瘤附着于干骺端,带蒂呈管状圆锥状改变,宽基底呈半球状、菜花状改变,其顶端有透明软骨帽。
[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7-4-15 18:08:35 修改过]
[本贴已被 xiaoniu 于 2007-4-15 18:09:32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