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p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X0153:[转帖][共同分享]骨.X平片(病例1)《公布结果:婴儿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4-12-13 10:20 | 只看该作者
啃骨头?哈哈 我最喜欢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4-12-13 12:14 | 只看该作者
先天性骨梅毒,不考虑石骨症。


    先天性骨梅毒,不考虑石骨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4-12-13 18:17 | 只看该作者
啃骨头?哈哈 我最不喜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4-12-14 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4 01:40 | 只看该作者
明天晚上公布结果。请继续讨论!!谢谢!!!![emb28][emb2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4-12-14 04:50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石骨症骨密度不均匀.先天性骨梅毒没见过.请老师指教.本病例骨干增粗、硬化,以中段明显,骨皮质明显增厚。骨骺未见累及。考虑(1)骨干发育异常;(2)致密性骨发育不全。

[本贴已被 wxy7406 于 2004-12-14 19:12:16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4-12-14 18:12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是致密性骨发育不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5 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x153:[转帖][共同分享]骨.x平片(病例1)《公布结果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infantile hyperostosis)是一种特发性、自限性疾病。特点是软组织肿胀,其下方骨皮子增厚和病儿高度烦燥。
病理表现
早期病理改变主要是骨膜水肿增厚,与邻近的筋膜、肌肉和肌腱分界不清。亚急性期骨膜组织结构重新恢复,并有骨膜下新骨形成,骨皮质增厚。晚期增厚骨皮质由内至外逐渐吸收变薄,骨髓腔扩大,最后塑形,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有明显的年龄限制,一般均在3-6月以内,症状轻重不等,以烦躁哭闹为主,可伴低热、抽风,局部症状表现为颜面部、肢体或躯干局限性软组织肿胀,发硬有触痛,但皮肤无红热,患肢活动减少,呈假性瘫痪状。少数出现贫血,多有白细胞增多,血沉加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本病治愈时间长短不一,可以反复或出现新病变,一般经数周或数月内恢复正常。少数病人可延至数年,称之为慢性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可以遗留肢体畸形,运动障碍。
x线主要征象
(1)病变部位之深部软组织肿胀、增厚、致密。
(2)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于肿胀软组织下方,骨皮质外侧出现骨膜增生影,继之层状增厚,最后于骨皮质相融合而致骨皮质增厚,致密硬化。
a、发生于管状骨时,在骨干周围可出现层层增厚的骨膜下新生骨影,有的如管状包围骨干,边缘可以部规则呈波浪状,但不累及骨骺和骨骺端,骨髓腔狭窄或因新生骨质的硬化而显示不清。
b、肩胛骨、髂骨周缘大量骨皮质增生而使整块骨致密硬化、肥大,外形不规则,下颌骨因大量骨皮质增生、致密失去原有的形态。
c、肋骨多为层状骨膜增生,并可伴发胸膜病变。
(3)病程较长病例,增厚骨皮质由内缘开始吸收而使髓腔增宽,骨干扩张,相邻骨干间(肋骨及前臂骨)有骨桥相连。最后可以恢复正常。
(4)个别病例出现颅骨皮质增生或局部骨质吸收缺损征象。
鉴别诊断
(1)婴儿骨髓炎:有急性感染临床过程,局部软组织有红、肿、热、痛的炎性表现。四肢长骨单发生的本病常易误诊。随访观察很重要。
(2)坏血病:多见于人工喂养的婴幼儿,x线表现骨膜下血肿钙化,包围整个骨干和干骺端呈包壳状,干骺端特有的坏血病征,骨骺“指环征”。
(3)维生素a中毒:本病的一些症状和x线征象与婴儿骨皮质增生症有相似之处,而本病有长期服用过量维生素a的历史。
(4)外伤。小婴儿多见于产伤,由于肌肉损伤出血、肿胀,2-3周后逐渐钙化及骨化。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pp 于 2004-12-14 19:03:46 修改过]


[本贴已被 pp 于 2004-12-16 14:10:33 修改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7-3-4 22:56:11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4-12-15 05:23 | 只看该作者
好病例。讲解的也很好。
只是要把标题中的“孤”改为“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4-12-15 22:51 | 只看该作者
是个好病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