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表现:
右股骨上段见长约9.0cm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区,囊内密度尚均匀,囊壁清晰,轻度硬化征象,骨皮质明显变薄,可见不规则透亮线影;病灶长轴与骨干方向一致,上端位于股骨粗隆处呈截头圆锥状;周围未见骨膜反应。
拟诊:右股骨上段单房性骨囊肿并病理性骨折。
分析:
骨囊肿好发于肱骨、股骨及胫骨近端干骺端或骨干的髓腔内,多发病于7-15岁左右;病人一般无临床症状,大多数为发生病理性骨折后作x线检查时才发现。(本例病人疼痛一天来就诊)。
x线上囊肿显示为邻近骨骺板的中心性卵圆形膨胀性透亮区,长轴与骨干平行,边缘清晰,皮质菲薄。囊内无钙斑,无骨膜反应;合并病理性骨折时可出现“骨折片陷落征”。
本例发病部位、临床表现、x线表现均支持骨囊肿的诊断。
鉴别诊断:
1.动脉瘤样骨囊肿:其发病部位与骨囊肿相似,但在扁平骨如椎体、骨盆等多见;多为偏心性骨质破坏区,内可见斑点、片状钙化,边缘模糊呈虫蚀状;皮质膨胀如气球状。
2.骨纤:限局性骨纤的范围较为广泛,囊内密度较高,可出现皂泡状分隔。
3.骨巨细胞瘤:骨巨呈偏心性膨胀性改变,常累及骨骺。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本贴已被 zhanyong 于 2007-7-31 11:57:35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