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wnlyq86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1266:典型头颅病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5-4-21 00:42 | 只看该作者
[emb6]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5-4-21 01:16 | 只看该作者
慢性硬膜下血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5-4-21 01:3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266:典型头颅病变,

以下是引用whli在2005-4-20 13:35:55的发言:[br]雷老师经验很丰富,类似这种病例我们只问有没有外伤史.又学到一点经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5-4-21 01:55 | 只看该作者

1


右颞顶部颅内板下見新月形低密度影,皮灰质交界内移,脑沟裂变浅消失,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小移位,中线左移.
ct诊断:  
    1:右颞顶部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没有明确外伤史,并非真正没有受伤也。
     
        喝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管畸形等都是常见原因...

         至于外伤史病人及家属很可能已遗忘,该病人从病史看肯定摔过跤,诊断没问题,无需鉴別(病史可追

        朔到半年前,外伤不一定很重)。  
  
[emb6]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4-21 7:06:53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5-4-21 02:1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亚急性硬膜下备血肿的诊断,gjkj医师分析的很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5-4-21 04:29 | 只看该作者
支持: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4-21 0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4-21 04: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1266:典型头颅病变,

以下是引用kjgj在2005-4-20 17:55:20的发言:[br]右颞顶部颅内板下見新月形低密度影,皮灰质交界内移,脑沟裂变浅消失,右侧侧脑室受压变小移位,中线左移.[br]ct诊断:  [br]    1:右颞顶部慢性或亚急性硬膜下血肿。[br][br]        没有明确外伤史,并非真正没有受伤也。[br]     [br]        喝酒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管畸形等都是常见原因... [br][br]        [br]        至于外伤史病人及家属很可能已遗忘,该病人从病史看肯定摔过跤,诊断没问题,无需鉴別(病史可追[br][br]        朔到半年前,外伤不一定很重)。  [br]  [br][br]         [br][emb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4-21 05:46 | 只看该作者
右侧颞顶叶慢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4-21 05:49 | 只看该作者

ct1266:典型头颅病变,


临庆表现主要表现:
    1.急性硬膜下血肿  发生于严重颅脑外伤之后.有严重意识障碍。由于多合并“严重脑挫裂伤”。病例均呈持续性昏迷,临床人现往往很复杂。局灶性及定侧性体征可能很少,其中以病灶侧瞳孔散大、对侧轻偏瘫或偏瘫最为重要,其临床表现与急性硬膜外血肿颇为相似,但有中间清醒期者极少。
    2.慢性硬膜下血肿  系指外伤后两周以上出现血肿的病例,较易诊断。如上所述头颅外伤,可能很轻以全被忽略。多数病例外伤后有意识丧失,但有些病例无意识丧失。外伤后的特征性表现是无脑膜刺激症状,仅有钝性头痛及轻度眩晕。外伤后无症状期(静止期)可为1天到几周,甚至数年,最后因血肿体积增大,一定程度又引起颅内压增高及脑组织受压,因而出现严重症状。硬膜下血肿最显著的持征是复发性头痛.但并非特有症状。嗜睡、注意力不集中、意识障碍甚至惊厥几乎均可见到。以意识的被动性改变特别常见、临昧症状发展缓慢。呈进行性与不规则性。特征变化不定是最突出的特征。疗状与体征可存在一天迅速消失。如不消失有时可以长期存在。 有些病例出现颅内压增高特征,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出血侧可见瞳孔散大,但并非可靠的定位特征。其他颅神经特征也可见到,例如斜视、眼球震颤、瞳孔缩小、耳聋、辐凑功能丧头、有时可见轻偏瘫或偏瘫,但严重者较少见。奇怪的是偏瘫通常见于血肿的间侧。可有失语,有时可见同向偏盲。偶尔出现全身癫痫发作.而局灶性癫痫罕见。常有精神障碍,除颅内压增高症状之外,这可能是唯一的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错乱发作、进行性痴呆及人格改变。少数病灶硬膜下血肿可发生钙比或骨化,婴儿期及成人期均可发现。儿童病例血肿侧可见颅骨增厚,成人病例无此现象。此类病例的临床表现与钙化者无异,但较易发生癫痫发作。

3.慢性硬膜下血肿性痴呆。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进行性痴呆的重要原因,也是
外伤性痴呆中最常见的一种。多数病人的头部外伤比较轻微,根本未引起患者的注意或者早已被遗忘。有些可因剧烈咳嗽,脑血管本身有缺陷或凝血机制障碍所致。还有相当—部分并无明显的外伤史,据统计有外伤史者约占40一60%左右。进行件痴呆可能为唯一的症状,平素智能正常的老年人近期内明显健忘、反应迟顿、淡漠无欲、表情呆滞并有行为怪异等,即应想到本病。如果上述精神症状具有明显的波动性,更是诊断的重要线索,此乃血肿液化体积增大然后重吸收使体积又缩小的反映。但总的趋势是精神障碍日重一日,呈进行性痴呆。

影像表现
1.急件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伤后3天内发生的血肿,以额极、颞极、额眶面多见,常合并脑挫伤,范围较大而较薄。非增强扫描在颅骨内板下方可见新月形或半月形高密度区.ct值7080hu。少数因蛛网膜破裂有脑脊液流入血肿故呈混杂或低密度。血肿内方可见脑水肿低密度区。田50%合并脑挫伤故占位效应比硬膜外血肿阴显。
2.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指伤后4天一3周之内者。非增强扫描血肿为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或等密度区,也可为高密度区。等密度血肿占17—25%,诊断较难.有占位效应但无强化。moller氏认为根据脑室的大脑镰下疝征70一80%的等密度血肿可做出ct诊断。
3.慢性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  慢性硬膜卜血肿是指伤后三周之后者,此时血肿周围巳形成纤维包膜,血肿液化并吸收水分形成胀大的双凸透镜状。非增强扫描多为新月形、半月形或典型双凸透镜形低密度区。体积大而吸收慢或有再出血者可呈高、混杂或低密度区。一般无强化或近皮层缘略有强化。呈等密度者易于误诊,moller氏发现病灶侧韧带回因发生大脑镰卜疝,ct扫描具有以下特征:①病侧侧脑室前角向后移位;②病侧脉络丛球钙化斑向前移位;②病侧侧脑室下角与后角受压;④对侧侧脑室扩大.中线结构
向健侧移位。另外增强后可见血肿包膜与脑皮质浓染。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5-4-21 7:23:17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