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tse)又名硬膜下水瘤,是颅脑外伤蛛网膜撕裂,使脑脊液在硬膜下积聚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注意到tse可转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
tse和csdh作为两个不同的颅脑疾病,分别由mayo和virchow于1894年和1857年首先报道,tse的发病机理是颅脑外伤时,脑组织在颅内剧烈移动,外侧裂池、视交叉池或脑表面的蛛网膜被坚固的颅骨撕破形成一个单向活瓣,使脑脊液由蛛网膜下腔向硬膜下腔积聚而成。而csdh的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血肿是头部损伤引起,也有认为可能与血管性或出血疾病有关。1979年,日本学者yamada等首先报道3例类似的演变。
tse演变为csdh的发生率各家报道不一,从0~58%,日本学者的报道其发生率较高;关于病变演进的机理,目前仍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是tse发生后,硬膜下积液的积聚使脑实质和硬膜的距离增大,桥静脉被牵拉变长,破裂出血所至,它好发于老年人,可能与老年人脑萎缩后硬膜下腔增大有关。
另有学者则反对上述观点,认为csdh可能并非由tse转变而来,而是由急性硬膜下血肿液化所至,认为ct中的低密度可能是csdh,而不是tse。他们观察到,在tse的积液中,往往存在血性液体或者呈淡黄色的脑脊液。但这一观点无法解释的是,tse往往在伤后数日或一周内即形成,而急性硬膜下血肿变为低密度灶,往往需2周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