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lzdyj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泌尿] x4346:手术病例,建议分析诊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6-10 0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x4346:手术病例,建议分析诊断!

以下是引用杀毒软件在2008-6-9 18:03:00的发言:[br]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低襻型〕继发肾盂积水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6-10 07:46 | 只看该作者
腔静脉后输尿管,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6-10 13:05 | 只看该作者
右侧腔静脉后输尿管〔低襻型〕继发肾盂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6-10 14:57 | 只看该作者
腔静脉后输尿管,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6-10 17:44 | 只看该作者
右侧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继发肾盂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6-10 19:16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6-10 20:30 | 只看该作者
腔静脉后输尿管又称环绕腔静脉输尿管,是一种罕见的良性先天畸形,但早期多无症状。hochstetten在1893年首先于尸解中发现本病[1]。男性多于女性,约3∶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在30~40岁之间。本病由腔静脉发育异常引起。胚胎期有三对主静脉与下腔静脉的发生有关,即后主静脉、下主静脉和上主静脉,其相互交通,形成“静脉环”。在胚胎第12周,后肾与输尿管从骨盆上升,传越“静脉环”达到腰部。正常发育过程,右侧的后主静脉退化萎缩,下腔静脉主要由下主静脉和上主静脉演变而成,右侧输尿管位于下腔静脉之前。如发育异常,右侧后主静脉不退化萎缩,成为下腔静脉的主要组成部分,输尿管即位于下腔静脉后并于下腔静脉和主动脉之间穿出,形成本病[2]。根据腔静脉后输尿管位置高低,本病分为高襻型和低襻型两种,高襻型极为罕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6-10 20:37 | 只看该作者
临床表现 本病临床表现主要为下腔静脉压迫输尿管引起的上尿路梗阻症状,以右侧腰部不适或疼痛为主,多为胀痛,也可为绞痛,可伴肾或输尿管结石、感染及血尿。严重者能导致右肾功能损害。诊断   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b超简便易行,可作为本病的初步筛选。b超检查表现为右肾积液,输尿管上段扩张,扩张的输尿管向中线移位。ivp表现为右肾及输尿管上段扩张、积液,上段输尿管向中线移位,甚至跨过第3、4腰椎,呈“s”形。但输尿管受压段狭窄,蠕动受影响,下段输尿管常不显影或显影不清。高伯生等报道ct加强化检查能显示出输尿管位于腔静脉之后椎体之前而诊断本病。张劲等认为逆行输尿管插管造影并输尿管ct检查是诊断不典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最佳方法。tanagho等认为核磁共振(mri)可以清楚地显示输尿管的解剖走行,是检查腔静脉后输尿管唯一最好的无损伤的方法。
本病的治疗分为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法,应根据肾积水及肾功能损害程度决定治疗方案。没有或仅有轻度肾积水而无明显临床症状和并发症者,可保守治疗,但应随诊。手术分为肾切除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肾积水严重,反复感染或合并结石,肾功能严重受损而对侧肾功能正常者,可行肾切除术。其余病例应行输尿管复位矫形术,其中最常用的术式是输尿管离断吻合术。腔静脉后输尿管因多有病理改变,应切除,为防止输尿管狭窄,其内置双j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6-10 23:59 | 只看该作者
腔静脉后输尿管,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6-11 01:10 | 只看该作者
继发肾盂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