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咽旁间隙可见肿物影,周围组织受压移位明显。病灶上下范围较大,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多发低密度改变,强化呈不均质中度强化。
考虑为咽旁间隙的良性肿瘤。
原发的咽旁隙肿瘤80%是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绝大多数是转移淋巴结(来自鼻窦、鼻腔、鼻咽、喉咽、甲状腺、颅脑等恶性肿瘤)。原发良性肿瘤中,50%发生在涎腺,大部分为腮腺深叶混合瘤;30%为神经源性肿瘤,多数为ⅸ--ⅻ颅神经和交感神经起源的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以及副神经节瘤;20%为软组织瘤。
肿物与腮腺深叶界限明显,应该可排除腺源性;增强扫描后病灶部分强化,可以排除血管源性的颈动脉体瘤;鳃裂囊肿不强化,位于下颌角与胸锁乳突肌之间;淋巴管囊肿一般呈多房囊性,位于颈后三角区,延肌间隙生长。
因此初步考虑为咽旁间隙的神经源性肿瘤(鞘瘤可能性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