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滑膜肉瘤临床及x线上均无典型特征,从本平片上看仅见部分跖趾骨跗骨骨质疏松改变,正斜位显示软组织内均无明确软组织块影,没有临床病史资历料,困鉴别点很多,无从一口诊断为滑膜肉瘤依据。
滑膜肉瘤是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软组织肉瘤,好发于15~40岁,四肢的大关节附近,特别是膝关节附近好发,另外与关节无关的部位如头颈部、腹壁、后腹膜也可发生。
临床表现为关节附近的肿块,有时可发生于肌腱和筋膜上,较关节部位更为多见。以青少年及中年患者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好发部位为大关节附近,主要在膝部,其次在踝、髋及肩关节附近。有半数以上病倒发生于下肢,四分之一的病例发生于上肢。颈及躯干较少,肿瘤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病程不一,起初为无痛性肿块,长大并出现不同程度疼痛,一般肿瘤可侵犯周围骨组织。瘤块较大时影响关节活动。
其病程长短不一,自发病至就诊由一个月至25年不等,
x线表现:软组织肿块,最常见,病变除特殊部位外,均有软组织肿块或肿胀,有的仅有软组织肿块,不侵及骨骼,肿块边缘清楚,与周围软组织界限分明,弥漫性肿胀则边缘模糊,偶见分叶。
肿瘤钙化,肿瘤 内出现钙化对滑膜肉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发生率约为15-33%一般呈不规则斑点状斑片状及无一定形态,有的形成不连续的骨壳。
骨改变,滑膜肉瘤的骨改变所占比例目前意见尚不一,骨骼受侵后可有经下表现:溶骨性破坏,常为显著的大量溶骨性破坏,受累骨之干骺端可破坏消失,亦可跨关节侵犯数骨,有时呈不远见则浸润性或囊状骨破坏。破坏区内可有骨硬化区,有斑占状钙化及条状骨嵴形成,有的病例从骨皮质开始侵蚀破坏,致骨皮质呈鼠咬状骨缺损,溶骨性破坏晚期可涉及整流器个骨端,有的产生病理性骨折。少数可发生骨膜反应,形态不一,呈平行状、葱皮状、不规则状或放射状骨针,有的形成codman三角。
鉴别诊断:结核、骨纤维肉瘤、恶性骨巨、溶骨性骨肉瘤、软骨肉瘤、、横纹肌肉瘤,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等相鉴别。
(如有打错字的地方请谅解)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8-11-27 0:59:2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