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各期血肿在不同场强磁共振中的信号演变规律及机理
急性期血肿主要有完整细胞内脱氧血红蛋白(dhb)组成,dhb具有顺磁性,在高场的mri中表现为t2wi明显低信号。在低场mri上急性期血肿信号复杂多样。本组病例于t1wi序列62.5%为等信号,37.5%呈低信号。t2wi序列83.3%为高信号,16.7%呈等信号。fseir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gret2*wi序列均表现为低信号。
亚急性早期血肿除完整红细胞内dhb外,还有一部分转化为完整红细胞内的正铁血红蛋白(mhb),mhb的出现一般从血肿周边向中心逐渐发展。,高场强mri表现为t1wi从周边向中心逐渐出现高信号。t2wi血肿仍为低信号。低场强mri于t2wi序列均为高或略高信号。亚急性中期mhb溢出到细胞外。mhb具有短t1长t2作用,本组于t2wi序列其中64.7%呈高信号。35.3%呈略高信号。t1wi序列均呈典型的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亚急性晚期此期含铁血红素出现出现沉积。但铁沉积造成的磁敏感效应在高场强mri仪比较明显,容易显示。本组病例于t2wi序列均呈明显均匀高信号。t1wi序列呈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或均匀高信号。亚急性晚期及慢性期含铁血黄素低信号显示率仅为13.3%。
慢性期血肿逐渐演变成液化灶,呈明显均匀长t1、长t2信号。
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其信号演变规律与脑实质内血肿变化大致相同,血肿为混合信号即高信号内可见夹杂条状低信号影,原因主要为凝固的血液、渗出的血清、蛛网膜破裂漏出的脑脊液混合所致。二者形态前者大多为新月形后者为梭形,硬膜外血肿与脑实质边缘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其特点。
结合文献和本组资料,颅内血肿低场强mri与高场强mri表现有很大不同。本组病例急性期血肿于t1wi序列呈低、等信号,t2wi序列呈高、等信号,无低信号。fseir序列呈高信号。gret2*wi序列均呈低信号。本组24急性期病例同时行ct检查比对,二者诊断符合率100%。亚急性早期血肿mri表现与急性期大致相同t1wi序列仍呈等、低信号。t2wi序列均呈高及略高信号。fseir序列呈均匀或外高内地环状不均匀高信号。亚急性中期t1wi序列出现典型外周环状高信号,中见等、低信号。t2wi序列血肿仍呈高及略高信号。fseir水抑制序列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外周环状明显高信号,中间略低。亚急性晚期t2wi序列均呈明显均匀高信号。t1wi序列大多呈外周环状高信号,中间等低信号。部分为均匀高信号。fseir水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或外周环状明显高信号。慢性期血肿发病一月内t1wi序列血肿仍为中心低信号。外周环高信号,t2wi为均匀高信号。fseir序列呈明显高信号。自5周后血肿逐渐演变成液化灶,呈明显均匀长t1、长t2信号。fseir序列呈低信号。蛛网膜下腔出血在fseir序列均显示为脑沟裂池内条状高信号影,优于ct。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其信号演变规律与脑实质内血肿变化大致相同,t1wi 和t2wi序列血肿多为混合信号即高信号内可见夹杂条状低信号影,硬膜外血肿与脑实质边缘可见不规则低信号影为其特点。 颅内血肿包括脑实质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硬膜外血肿的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在低场mri利用不同序列均能较好显示病变特点,具有特征性。
【来源:】http://www.studa.net/clinical/071031/10404724-2.ht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