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老H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506:F73Y,蛋壳状钙化,请诊断.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0-22 01: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506:f73y,蛋壳状钙化,请诊断.

以下是引用haha215315在2008-10-21 8:54:00的发言:[br]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0-22 06:13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脾动脉瘤并钙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0-22 1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0-22 18:13 | 只看该作者
脾门区与脾动脉相连的结节影边缘环状钙化,中心强化明显与脾动脉强化程度一致.支持脾动脉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0-22 23:4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学习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0-23 0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0-23 03:40 | 只看该作者
脾门区与脾动脉相连的结节影边缘环状钙化,中心强化明显与脾动脉强化程度一致.支持脾动脉瘤  
典型,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0-23 0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506:f73y,蛋壳状钙化,请诊断.

以下是引用zsl6918在2008-10-20 21:48:00的发言:[br]典型的脾动脉瘤并壁钙化

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10-23 06:15 | 只看该作者
脾动脉瘤并壁钙化。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10-23 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v0506:f73y,蛋壳状钙化,请诊断.

以下是引用hhcckk在2008-10-21 10:35:00的发言:[br]支持脾动脉瘤并壁钙化[br][br]支持点:病灶明显强化,与同层主动脉一致[br][br]讨论:[br]内脏动脉瘤是外科少见疾病,而脾动脉瘤是最常见的内脏动脉瘤,约占内脏动脉瘤的60%。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高血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动脉壁结构缺损、外伤、感染、多次妊娠等。随着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脾动脉瘤实际发病率比 所知的要高。在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文献报道60岁以上病人尸体解剖发病率为104%。78%的脾动脉瘤好发于脾动脉远端1/3处,位于脾动脉近端及中1/3者相对较少。一般直径<2 cm,超过90%为单发。[br]临床表现为:[br](1)脾动脉瘤未破裂者以腹痛为最多见,常为慢性非特异性,左季肋部居多,或呈不适感。瘤体稍大时有压迫症状,引起间歇性恶心、呕吐、嗳气、厌食等。查体左季肋部有或无肿块,上腹部或左上腹可闻及血管杂音。[br](2)脾动脉瘤破裂者表现为突发的急性腹痛,伴低血压或低血压休克表现。破入胃肠道(如胃、胰管、结肠等)可有消化道出血表现。体检可见腹肌紧张、压痛明显,严重者呈弥漫性腹膜炎。[br]脾动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无助于临床诊断的确立。即使可扪及腹部搏动性肿块想到脾动脉瘤的可能,亦无法肯定瘤体的准确位置,不能确定手术方式。所以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确诊至关重要。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便、简捷,对危重病人还可实行床边检查,诊断的准确性也较高,可作为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规体检、普查使用;而血管造影是诊断脾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具有 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有助于发现多发病变,判断侧支循环情况,并且可同时行脾动脉栓塞治疗;增强ct及mir也是对该病敏感性高的检查手段,可明确区分脾动脉、门静脉及膨大的瘤体;腹部x线平片检查相对敏感性要低。因脾动脉瘤的危害主要是发生破裂(发生率为6%~46%),短期内可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约75%~80%,故一旦发现脾动脉瘤均应手术治疗(尤其是直径大于2 cm的瘤体。手术方式有:单纯脾动脉瘤切除术;单纯脾动脉瘤结扎术;脾动脉瘤切除、脾动脉对端吻合术;脾动脉瘤切除、自体血管脾动脉重建术;脾动脉瘤、脾一并切除术。

       hhcckk讲解全面周到,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