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
先占个位置,今天浏览器出了故障,过天把相应文献帖上.
![]()
影像表现:右肾体积局部肿大,病灶形态大部分层面成楔形,其低密度区壁呈渐进性强化,右侧肾前筋膜增厚.
诊断意见: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
afbn有血源性和泌尿系统上行性两种感染途径,前者通过血循环传播,后者则通过在肾乳头处汇合的集合小管向肾实质扩散。两种传播系统在肾实质内均呈扇形展开,所以无论何种感染途径,炎性改变沿着肾血管或肾小管在实质内呈放射状或扇形扩散,由此造成afbn病灶的ct形态多显楔形。
afbn是急性炎症性病变,所以包绕肾脏的gerota筋膜多显反应性增厚。这一现象在ct扫描中表现得非常明显。此外,afbn通常随着抗生素治疗症状逐步改善,病灶可逐渐减小,形成afbn动态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ct增强后立即扫描,此时的ct表现与肾肿瘤不易鉴别。ishikawa在注射造影剂后3小时再作ct扫描,即增强后
延时扫描,可获得鉴别诊断的有力佐证。因为afbn病灶内仍然存在肾单位结构,尽管由于血管痉挛和组织水肿压迫造成一定程度的缺血或肾小管梗阻,但病灶内肾单位仍有部分功能,适当延长时间仍能滤过和浓缩部分造影剂,延时ct扫描表现为肾实质恢复平扫时密度而病灶呈进一步强化,显现楔形或马蹄形的病灶高密度区,其边缘围绕着低密度区,使得ct平扫和即时增强时模糊不清的病变边缘变得极为清晰。同时又由于病灶内肾单位功能的不平衡,可造成造影剂相间分布形成所谓的“条纹征”。
鉴别诊断:1 afbn在影像学表现易误为肾癌.前者好发于青壮年,平扫无明显肿块边界,增强境界趋于清晰,广泛肾筋膜增厚为有力佐证。而后者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肾肿瘤起源于肾实质显膨胀性生长,一般均有明显的包膜为界限,故ct形态多呈球形或类球形的不规则分叶状。因此,病灶形态的不同是afbn与肾肿瘤鉴别诊断的要点之一。癌灶明显向肾外隆起,平扫界清,增强周边强化较明显为癌肿假包膜改变。肿瘤小于scm时常不引起肾周侵犯改变。当肾周组织受侵时,肿瘤也明显增大。肾静脉、腔静脉癌栓、肾门淋巴结肿大及其他部位的转移灶可予以鉴别。
2 肾错构瘤ct表现为平扫含脂肪组织的不均匀肿块,易于定性诊断。
3 肾囊肿伴感染:平扫界清,增强无强化,随访观察为界清水密度.
4肾脓肿:平扫界清低密度,有不规则厚壁,增强扫描脓肿壁强化,中心脓腔不强化,易于鉴别.
建议:抗炎治疗后复查,一般2周之内多有改变.
[本贴已被 lkc8963 于 2008-10-31 22:38:29 修改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