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肢] CT16453:股骨颈囊性病变.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1-3 09:32 | 只看该作者
良性囊性非肿瘤性病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1-3 14:12 | 只看该作者
周边硬化考虑慢性骨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8-11-3 16:01 | 只看该作者
支持 良性囊性非肿瘤性病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8-11-3 18:5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前方为左股骨颈疝窝,后方为骨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8-11-3 20:57 | 只看该作者
首先考虑:左股骨颈疝窝
股骨颈疝窝:
      又称股骨颈疝凹,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1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系股骨颈反应区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发病机制:
      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不断的紧张和松弛交替状态,前部关节囊(尤其是股骨颈轮匝韧带前部环绕区)和相邻的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间存在长期的压迫和相互摩擦,使邻近覆盖的滑膜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致纤维软骨化生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软骨,相互摩擦致皮质反应性成骨,后3者成分和其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了股骨反应区,反应区内常出现隆起以及邻近的关节囊增厚、粗糙,并有皮质缺损区,暴露出髓质腔和骨小梁。病理上,股骨颈疝窝内主要为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并可伴黏液样变。
此病发病率约在4% ~5%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 。病变多单侧发生,少数为双侧。
股骨颈疝窝在x线平片上表现为股骨颈中轴线或其外上方的(类)圆形伴有硬化边的透亮区或单纯硬化环,边缘清楚。
ct上病灶表现为股骨颈前侧皮质下的骨质缺损区,内为液体样密度,边界清楚,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最大径线通常小于10 mm,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相邻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此可作为诊断此病的特异性ct征象。
鉴别诊断:
①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伴发的(类)圆形病灶:患者大多具有髋痛或髋部活动受限而就诊,ct上具有股骨头缺血坏死较为特异的征象,即ct上股骨头承重区可见走行弯曲的模糊状硬化线或硬化带,与星芒状结构走行一致或交叉。(类)圆形病灶硬化缘多模糊,大多沿模糊硬化线(带)附近分布。x线平片上股骨头坏死表现为致密硬化带,股骨头塌陷变形,并可见类圆形透亮区掺杂其中。而股骨颈疝窝临床上无明显症状,大多偶然发现。病灶孤立,其外围区骨质结构及密度无异常,股骨头无发生断裂塌陷,必要时mri检查即可作出鉴别诊断。mri上“线样征”的有无是二者的鉴别点。
②骨内腱鞘囊肿:二者临床和影像学上表现相似,病理上也常很难区分,发病部位是主要的鉴别点。骨内腱鞘囊肿通常位于股骨头骨性关节面下方,局部关节面可伴增生硬化,相邻骨皮质少有裂隙。而股骨颈疝窝在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皮质缺损,不累及关节面。
③骨样骨瘤:患者髋部疼痛明显,尤夜间明显。ct上瘤巢内多有钙质样高密度斑点或团块,周围硬化缘较厚,邻近皮质无裂隙样缺损,所在患髋关节积液。x线平片上股骨颈下方可见骨膜反应。
④退变性囊肿:见于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或髋关节退变性疾病,伴有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增生硬化及边缘骨赘形成等退变征象。囊肿多位于股骨头承重关节面下,常为多个类圆形病灶簇集在一起,髋臼侧关节面亦伴发类似囊肿。而股骨颈疝窝发病部位特殊,常为单发病灶,而髋臼常常无改变。
⑤不典型骨转移瘤:有时可显示和股骨颈疝窝相似的密度,溶骨性破坏,边缘不清而且周边无硬化环,临床上有原发肿瘤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8-11-3 21:31 | 只看该作者
股骨良性囊性改变。是囊肿还是低毒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11-19 04:07 | 只看该作者
股骨颈疝窝
一、发病机制
股骨颈疝窝是发生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的1种较少见的良性病变。发病率约在4% 一5% ,好发于中老年人,多无明显症状,常因其他病变检查时偶然发现 。病变多单侧发生,少数为双侧。影像学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股骨颈疝窝系股骨颈反应区(reaction area)的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在前部关节囊、髂股韧带及髂腰肌(腱)的机械性压迫下,通过骨皮质疝入松质骨内而形成的窝状骨质缺损 。人体站立或行走时,髋关节囊前方结构处于不断的紧张和松弛交替状态,前部关节囊(尤其是股骨颈轮匝韧带前部环绕区)和相邻的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外侧皮质问存在长期的压迫和相互摩擦,使邻近覆盖的滑膜组织可能因受刺激致纤维软骨化生而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和新生软骨,相互摩擦致皮质反应性成骨,后3者成分和其内的液体共同组成了股骨反应区 。
股骨颈疝窝短期内随访多无明显变化,少数病灶可在较长时期内增大。pitt等对2例病灶于6年和9年后进行随访,发现略有增大;crabbe等 随访1例病灶于14个月内增大为原来的2倍。pitt和crabbe等随访的病例均为舞蹈演员或长跑运动员。病灶增大的原因可能与职业性体力活动有关,此类病人髋部有经常性的过伸运动,前部关节囊和肌肉(腱)紧张所致的股骨颈受压和磨损时间较长。
二、影像学表现
x线平片和ct上多表现为位于股骨头基底和股骨颈近段前侧皮质下、股骨颈中轴线外侧的圆形或卵圆形透亮区或软组织密度灶,边界清楚,多伴有薄层硬化缘。病灶最大径线通常<10 mm。病灶或相邻上下层面上相邻皮质大多可见与病灶相连的局限性裂隙样缺损,可作为诊断此病的特异性征象。病灶内通常为纤维结缔组织和(或)液体。内为液体时,病灶呈均匀长t,、长t2信号。纤维结缔组织和液体同时存在时,病灶于t1wi上呈低信号,t 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
病灶周围松质骨因慢性刺激可发生反应性成骨,x线平片和ct上表现为薄层硬化环,mri上呈环形或弧状低信号。少数硬化边较薄或不明显时,mri上则无低信号环弧影出现,可能因为病变处于早期,病灶周围反应性新骨尚较少。ect上血流像和血池像多显示正常,提示病变缺乏血供。静态显像多无异常,偶可因病灶周围反应性成骨活跃出现放射性浓集。
【来源】http://bbs.thxyy.com/read.php?tid=4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8-11-19 05:34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听说,见笑;查资料后,我也同意:左股骨颈疝窝的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4-25 20:54 | 只看该作者
左股骨颈疝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6-29 00:36 | 只看该作者
左股骨颈疝窝,囊肿待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