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sxlcbc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554:女性,35岁。流产后两周,现意识淡漠,反应迟钝[甲状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 17:45 | 只看该作者
应该算是一个少见病例吧,大家接着讨论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1-21 05:37 | 只看该作者
我见过的可逆性后部脑白质病发病部位都在顶枕叶,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边缘较清,符合“后部”之说。本病例低密度灶发生在双侧基底节区,还应考虑为常见病----脑梗塞可能性大,至于原因,不排除药物所致。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钙化,考虑为甲状旁腺功能减低。还需要结合临床及化验室检查才能进一步确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22 01:10 | 只看该作者
解释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22 20:53 | 只看该作者
患者以神经症状为主,ct显示基底核对称性病变,以钙化为主,我认为首先考虑甲旁低所致脑部改变或与代谢相关疾病.低密度病灶可能为缺血缺氧引起的坏死,与流产相关性可能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14:40 | 只看该作者

病例结果:我们的临床诊断为:fahr氏病

fahr病又称特发性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沉着症,是一种少见的病,1930年由fahr首次报道。后来由moskowitz等拟定了诊断标准:(1)影像上有对称性双侧基底节钙化;(2)无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现象;(3)血清钙、磷均正常;(4)肾小管对甲状旁腺激素反应功能正常;(5)无感染、中毒代谢等原因。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性别差异,病因尚不明确,多为散发,但有家族性发病的报告。
   
  fahr病的病理特征为双侧基底节、丘脑、小脑齿状核及大脑皮质下中枢对称性钙质沉着。病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学上没有发现病灶周围的毛细血管内有非动脉硬化性的铁质、钙质沉着,说明钙化的原因与血清中的钙无重要联系。有人认为病灶区小血管外层和中层以及血管周围的组织中,含有粘多糖蛋白、脂类的混合物,这些物质可能与细胞的钙、磷代谢紊乱有关。临床症状是由于基底节、丘脑、齿状核、大脑半球髓质的钙化而引起神经元的损害的程度有关。主要表现有进行性精神障碍、智力低下、痴呆、语言障碍、癫痫样发作,其它表现有头痛、头晕、手足抽搐等。
   
  许多疾病均可引起脑内广泛性对称性钙化,除fahr病外,还有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等,这些病有明确的病史或血清钙、磷异常改变,有助于与本病的鉴别诊断。还要注意与结节性硬化的鉴别,此病临床上多有面部皮脂腺瘤,且ct上主要表现为室管膜下多发的胶质结节或结节钙化,钙化斑的特征为沿侧脑室外侧壁分布,多突向侧脑室内。此外还应与碱性磷酸酶活性紊乱的疾病、外伤后血肿后遗症及生理性钙化鉴别。
   
  ct表现尾状核头呈倒“八”字或片状钙化,苍白球呈“八”字形钙化,在大脑半卵圆中心皮质、髓质交界处为点状、小片状钙化;丘脑多呈对称性小点、小条状钙化;小脑齿状核呈括弧形或不对称性小片状钙化。

已收录到“医影知识堂”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9-11-18 2:00:02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1-23 18:49 | 只看该作者
“特发性家族性”?查家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1-23 19:54 | 只看该作者
请问低密度灶如何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1-24 05:3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好像双侧基底节区低密度影(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用fahr不能完全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30 04:37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考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2-15 06:48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症我感觉部位不符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