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脏内楔形低密度影,境界清楚,增强后病灶未见强化,脾被膜强化,近脾门处裂隙样低密度影,境界清,胰腺炎症表现明显,且据楼主说反复发作,胰管“串珠样”扩张也表明患者可能经常发作胰腺炎症
考虑:脾脏假性囊肿,与胰腺炎反复发作可能有关系属于胰腺炎并发的脾脏假性囊肿可能性大
讨论:
脾脏囊肿是脾脏组织的囊性病变,可分为寄生虫囊肿和非寄生虫囊肿;根据上皮的有无分为真性囊肿(即原发性/囊壁内有内皮细胞被覆)和假性囊肿(继发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假性囊肿多见,占脾囊肿的80%,大多为脾外伤后血肿退变的结果,也可见于脾梗死后,本例呈楔形,增强后脾脏被膜有强化,我趋向于梗塞后的囊变
本例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脾门处裂隙样低密度影,胰腺炎并发脾脏假性囊肿有过此描述,原因不清楚,知道的战友可以讲一下,谢谢了。
胰腺炎并发脾脏假性囊肿发病机制为:
(1)胰腺假性囊肿沿牌门直接延伸到脾脏:胰腺假性囊肿有膨胀,延伸的趋势,胰尾部假性囊肿可延伸到脾门压迫脾脏,有时可见到被压迫面向一侧推移的征象。
(2)胰酶对脾包膜和脾实质的消化作用:胰腺炎并发胰囊肿是靠胰腺分泌物中的蛋白溶解酶造成的,由于脾包膜是与包裹脾血管且覆盖胰腺前面腹膜相连续的,而又有75.68%的胰尾伸人脾肾韧带,且与牌门相贴,脾门是靠近胰尾部牌候性囊肿形成的天然通道,胰腺假囊肿破裂或胰液外漏,于脾门区进入脾被囊潜在的腔隙中,可在脾的边缘侵入并在脾内进一步浸润,形成囊肿。
(3)脾内异位胰腺组织的急性胰腺炎:这类病人极少见,多发生于急性胰腺炎后,脾内异位胰腺组织坏死,积液未被吸收而被纤维组织粘连包裹而成。
(4)继发于脾血栓的脾梗塞液化:发生于胰腺炎累及血管并有脾血栓形成的病人,脾血栓引起脾梗塞.如梗塞灶较大,不能完全纤维化。其中央可发生液化.形成纤维结缔组织包裹的囊腔。
ct诊断:脾假性囊肿多单一囊腔,偶多发,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锐利;水样密度,均匀;多可于脾的边缘见一裂隙。增强扫描无边缘强化 在临床确有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的前提下,胰源性脾假性囊肿的诊断必须具备以下标准:囊肿壁在胰腺组织内或者与之联系紧密;囊液中的淀粉酶的浓度显著比血清淀粉酶高;近期内没有外伤史的胰腺炎和无其它原发或继发脾脏病史的证据。
鉴别诊断:
1、脾脓肿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主要以高热、寒战、腹痛,白细胞增多为主要特点。脾内呈多个圆形或椭圆形低密度病灶,典型脓肿内有气-液面,结合临床病史可以鉴别。
2、胰腺假性囊肿侵入脾内可与包虫病相仿,出现分隔,但胰腺假囊肿多有急性或慢性胰腺炎病史。
3、脾脏囊性淋巴管瘤一般无症状,可单发或多发,囊壁薄,其内可有淋巴液,ct值略高于单纯脾囊肿,其内可见粗大的间隔。往往脾包虫囊肿与肝包虫囊肿共存,而囊性淋巴管瘤者肝脏一般不受累,casoni试验阴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