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灶在ct上平扫看不出来,动脉期依然看不出来,在门脉期看出来了,测定其平均ct值约60hu左右。在延迟4分钟后似乎还可以看到,但是延迟7分钟后似乎该病灶的显示又困难了。
根据转移瘤的表现形式:
1、富血管性转移瘤:平扫成低密度,中心密度更低,肿瘤实质部分在动脉期呈环形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表现为“牛眼症”;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成稍低密度。这类转移瘤主要来自胰岛细胞、类癌、黑色素瘤、嗜铬细胞瘤及肾癌和乳腺癌等。
2、少血管性转移:由于肿瘤血供不好,中心常常坏死。动脉期表现轻微环形强化。这类肿瘤主要来自消化道如肠癌、直肠癌等。
3、囊变明显的肝转移瘤:病变几乎全部囊性坏死,仅可见到囊壁,无明显强化或有轻度不规则强化。这类肿瘤主要来自宫颈癌、食管癌、结肠癌等。
我把窗宽和窗未调整到200/50:每期3幅图像,最后6幅图像分别是延迟4分钟和延迟7分钟后扫描的: 根据转移瘤以上的表现形式,觉得哪一种转移瘤的强化均不符合:
但是,如果考虑以二元化疾病考虑,即考虑肝脏的原发小肝癌,那么,可以解释这一现象。因为小肝癌ct平扫主要表现为圆形低密度灶,其次是等密度,高密度少见。程高密度这见于合并脂肪肝的患者。病灶密度均匀,少数可以不均匀。部分病灶ct平扫可见瘤周环形低密度带,未假包膜形成。小肝癌的ct动态典型表现为全瘤均匀和基本均匀的显著强化,门脉期和延迟其为低密度或等密度。部分小肝癌可表现为非典型强化特点。但是,有些小肝癌动脉期无明显强化,那么,可能的原因是:1、肿瘤以门静脉供血占主导;2、肿瘤细胞为透明细胞变性,细胞内有大量糖原沉积伙伴坏死、囊变。有研究显示小肝癌可表现3种血供方式:1、门静脉血供为主,肝动脉血供减少。小肝癌的这种双重供血随着肿瘤体积增大,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降低,肝动脉供血逐渐增多,门静脉供血逐渐减少或缺乏。肿瘤薄膜在动脉期无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强化明显。
不典型的小肝癌包括以下情形:
1、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全瘤强化,门脉期仍然全瘤明显持续显著强化,但延迟病灶密度降低,低于肝脏密度。
2、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在低密度背景中,出现散在颗粒状轻微更低密度区,可能是癌内小的阙穴坏死灶或纤维化或脂肪变,门脉期也为低密度。
3、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略有强化,使病灶反而边界模糊不清,门脉期病灶又呈低密度,这要考虑小肝癌。
4、平扫为低密度,动脉期强化且高于肝实质,但低于同层主动脉密度,门脉期瘤体降至等密度。加扫延迟造影剂5分钟后,如果瘤体密度低于肝脏,则为小肝癌;若为等密度,则可以考虑血管瘤。
根据以上分析,该病例如果考虑转移瘤,感觉和上述转移瘤的几种强化形式均没有相似之处;如果考虑小肝癌,则可以考虑透明细胞小肝癌。和几种不典型的小肝癌强化形式做对比,则无相似点。
但是,还有一种情况要不要考虑,就是高密度的肝囊肿,这种情况,此前出现过一例,即ct20112的病例。
![]()
![]()
![]()
![]()
![]()
[本贴已被 sxlcbc 于 2009-6-2 8:07:2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