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软组织的钙化与骨化
儿童钙化性椎间盘病
本病病因不明,有多种学说,一是感染学说,认为系因椎间盘感染引起,因小儿椎间盘由邻近椎体终板穿通血管提供营养比较丰富,细菌可经血流进入椎间盘引起感染,并且患儿出现血沉增快,白细胞增多,c反应蛋白阳性等炎性反应表现。但椎间盘炎症感染后x线改变主要是椎间隙变窄或晚期椎体融合,极少发生钙化。另一种是外伤学说,小儿颈椎活动范围较大,易损伤,当椎间盘受损后局部出现血肿,继而钙化,因而椎间盘钙化与外伤有关。然有在新生儿中见到椎间盘钙化, 恐怕难以用外伤来解释 , 故这两种学说论据尚不充足。
本病系一良性自限性疾病,可见于颈、胸、腰椎,以颈椎为多发,腰椎少见,多为单发。钙化位于髓核,也可累及软骨板和纤维环引起钙化,钙化的髓核可穿破纤维环向前或后方及侧方脱出或移位,以后方多见,相邻椎体可变扁,局部凹陷变形,椎体前下缘鸟嘴状增生,或者呈钳口状改变。钙化髓核向后、侧方可突入椎管内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这些突出的髓核钙化组织可逐渐吸收而致症状消失。
影像学表现
(1)儿童颈椎椎间盘钙化主要发生于c 4~7 的髓核位于椎间隙正中或偏后,少数向前疝出,以后部多见,呈梭状、盘状、团块状或半环状;
(2)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间隙正常或增宽;
(3)相邻椎体可变扁,局部凹陷变形,椎体前下缘鸟嘴状增生,或呈钳口状改变,椎前软组织增厚及环枢椎半脱位;
(4)ct可清晰显示椎间盘髓核 位置的钙化灶及经破裂的纤维环向椎管内突出。
(5)mri,钙化在t1及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并可见脊髓组织内异常信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