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束带畸形
发表时间:2009-03-31发表者:赵国强 (访问人次:485)
又称为先天性环状挛缩带、羊膜束带综合征等,属于婴幼儿常见的肢体软组织发育畸形,临床以肢体或手指出现皮肤凹陷、束带样畸形。
病因:目前具体发病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很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胎儿宫内受压迫、引起局部机械性凹陷、软组织挛缩,也有学者提出是羊膜束带卡压引起,但缺乏事实证据,根据国外文献最新学说,提出是中胚层发育障碍,机体软组织发育畸形引起。
病理:主要是软组织的改变,骨骼一般无明显变化。表现为局部皮肤凹陷,皮下与皮下组织粘连、脂肪层萎缩或消失、严重者甚至筋膜与骨膜等完全紧贴一起,局部血管、淋巴管、神经等被纤维样软组织卡压,引起血管、淋巴管回流障碍,肢体远端轻则水肿、严重者生后即有远端肢体发育缺陷。
临床表现:患儿生后即可发现异常,轻则表现为四肢远端出现皮肤凹陷,从半环状到环绕整个肢体一周的,凹陷也有轻重,严重者明显皮肤凹陷,形成卡压综合征,表现为远端肢体肿胀、静脉和淋巴回流障碍;如果宫内早期就有严重受压,可出现肢体远端发育障碍,如远端手或者足发育畸形,甚至只有手指或足趾胚芽。束带出现在手指或足趾,则可出现截指(趾)改变。
影像学表现:由于疾病诊断明确,一般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在一些伴有肢体发育障碍者,可通过x线检查明确骨骼发育情况。
治疗及预后:对于先天性束带,根据其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轻度的束带,无明显皮肤凹陷、无远端循环障碍,可观察处理;如果皮肤凹陷较深,影响外观和肢体发育,则采用手术治疗。具体手术方法是完全切除先天性环状束带,同时松解皮下组织、筋膜甚至是紧贴的骨膜,然后与多个z形皮瓣给予交叉缝合,减少术后出现环状的疤痕而复发。对于整个环状束带,建议采用分期手术,有利于患儿恢复和防止血管痉挛等缺血性疾病。
中华手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hand surgery
1999年 第15卷 第3期vol.15 no.3 1999
先天性环状束带畸形一例报告
胡玉范 岳岩
患儿 女,4个月。 出生后即发现双前臂部远端有环状束带畸形,左侧合并示中指“有窗并指”畸形。 1998年5月18日,出生4个月时来我院就诊并入院治疗,追问病史无家族史。 局部检查:双前臂远端1/3处均可见一环状束带,右侧较深。 触诊时可触及环状束带下的骨头;左侧较浅(图1)。 双侧环状束带近、远端较粗,皮肤颜色正常,桡动脉博动弱。 手部无血循障碍,运动感觉均正常。 左手中、环指近节中段亦可见较浅之环状束带。 左示、中指呈“有窗并指”畸形(图2),手指发育细小,左环指指端缺如。 双小腿远端有较浅的环状束带畸形,全身其它部位未查及畸形。 x线片示:左示、中指指骨细小,无骨性连接。 左环指末节指骨缺如。 诊断:先天性环状束带畸形。 由于该患儿有多处畸形,我们先作右前臂环状束带切除矫形术。 择期手术:在全麻及气压止血带下手术,切除环状束带后作连续“z”形切口。 松止血带后创面彻底止血。 将两端皮瓣错位缝合,外形良好。
讨论 先天性束带畸形临床上比较少见。 对此类疾病的称谓较多,如先天性环沟畸形,先天性绞扼轮综合征,streeter病等。 该畸形系中胚层发育障碍所引起。 本例症状较为典型,同时具有几处畸形,双前臂束带环沟,左示、中指“有窗并指”畸形,左环指的特发性宫内截断及双小腿远端束带畸形等。 其中,合并“有窗并指”(又称顶端并指)为本病的特点之一。 它与一般并指区别在于前者无遗传性,而后者有遗传性;前者没有骨性连接,而后者常见骨性连接;前者在并指根部有隧道样窗,而后者则无此窗。 该畸形的发生原因,多认为是胎儿期指端形成束带,继而发生组织坏死和离断,后在自愈过程中指端发生瘢痕粘连所致。
作者单位:157011 黑龙江, 牡丹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胡玉范),小儿科(岳岩)
图1 右前臂环状束带畸形左示中指“有窗并指”
![]()
图2 左前臂环状束带畸形掌面观 ![]()
[本贴已被 gaoxin910320 于 2010-3-10 18:43:38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