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系膜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比较少见,大体可分为囊性和实性两类。囊性肿瘤多为良性。实性肿瘤可以为良性和恶性,恶性肿瘤以恶性淋巴瘤为最多,其次是脂肪肉瘤、平滑肌肉瘤、纤维肉瘤等。恶性肿瘤约占实体肿瘤的6% [1] 。文献资料显示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约7%位于小肠系膜,其中60%位于回肠系膜和肠系膜根部,结肠系膜和阑尾系膜仅占20%左右 [2] 。由于肠系膜肿瘤在临床上不多见,症状无特异性,起病隐匿,早期可无症状,只有当肿瘤增大压迫周围的组织脏器时,才有可能出现相应的症状,并且这些症状常与邻近器官受压有关。腹部包块是主要的症状,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腹部隐痛不适和饱胀感、消瘦,偶有呕吐及便秘,当肿瘤出血和囊肿突然增大时,可有腹痛,压迫症状有肠梗阻,下肢肿胀,肾盂积水等表现。体格检查时可触及腹部肿块,且活动度好,尤其是横向移动。b超可早期发现腹块,并可确定大小、性质及部位。x线钡剂灌肠检查,虽然不能提供系膜肿瘤的直接诊断依据,可显示为与肠管关系密切之外在性肿物,并可排除肠管、泌尿系等疾病[3] 。腹腔镜对原因不明的腹痛及性质不明的腹块,既可定性又可定位,其正确诊断率为74% [4] 。肠系膜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病程长短进行比较,恶性肿瘤绝大多数病程均在半年以内,没有超过2年以上。良性肿瘤大多数病程均在2年以上。这一点在诊断上具有鉴别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