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与胡桃夹综合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疾病,而从前面讨论的情况来看,有些人将两个疾病混为一谈,所以有必要将概念搞清楚。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为原发性肾积水的常见原因,多见于小儿及青少年,它可为解剖异常的结果,如内在的狭窄或外在的受粘连带或迷走血管的压迫;也可为功能性的,即由upj的肌纤维发育异常所致。文献报道由迷走血管的压迫所致upj梗阻者占先天性upj梗阻的33~44%。迷走血管为位于肾脏下极的肾血管的变异分支,当变异分支横跨upj可造成其外压性狭窄,从而引起梗阻性肾积水。肾脏变异血管可为动脉或静脉。肾动脉变异分支起源于肾动脉、腹主动脉或髂动脉,进入肾门或/和肾上下极内。肾静脉变异包括肾静脉多个分支和左肾静脉环绕腹主动脉等。肾血管解剖变异非常常见,但并非所有的变异血管都是病理性的,只有位于肾脏下极输尿管附近的变异血管才有可能横跨upj造成其外压性狭窄。
静脉肾盂造影(ivp)可显示upj梗阻状态,但不能显示迷走血管;血管造影可同时显示upj和迷走血管,但不能确定迷走血管的确切解剖定位,而且对于细小的静脉往往显示不佳。多层螺旋ct能三维显示肾血管的解剖变异、类型(动脉或静脉)以及与upj的确切解剖关系。
![]()
![]()
![]()
![]()
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又称胡桃夹现象(ncp),是指左肾静脉(lrv)在腹主动脉(ao)和肠系膜上动脉(sma)间机械挤压后肾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和(或)蛋白尿,以及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1972年de schepper首先报道了胡桃夹征引起肾出血,1990年shintaku等报道胡桃夹伴发直立性蛋白尿,以后ncs作为血尿病人少见的病因逐渐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发病机理】在正常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起始于腹主动脉,并与之构成45°~60°夹角,左肾静脉走行于此夹角之间,由于此夹角被肠系膜脂肪及腹膜等填充,而防止左肾静脉受压。当青春期身高速增、椎体过度伸展、体型急剧变化时,可引起左肾静脉受到机械性压迫,淤积的静脉血在静脉窦与肾盏之间形成异常交通而成为出血的原因。当患者直立位时,内脏下垂,使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间夹角变小,导致左肾静脉受压致肾充血,使肾小球对蛋白的滤过增加,并超过肾小球重吸收能力而产生蛋白尿。本病好发于青春期到40多岁的男性,主要表现为无症状性肉眼血尿的发作,有时可伴左侧腹痛和腰痛。
【影像学表现】主要表现左肾静脉通过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处明显狭窄,左肾静脉靠近左肾一段异常扩张。超声检查可观察到左肾静脉近端平卧位流速(va)明显增快,站立15分钟后增快更明显,流速> 100 cm/s;平卧位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3,站立15分钟后左肾静脉最宽和最窄处内径比>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