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右上肺类圆形团块状影,边缘光滑整齐,密度均匀,增强后不均匀性斑片样强化,纵隔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硬化性血管瘤。
鉴别诊断:(1)肺错构瘤:属良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无症状。肿块主要成份是软骨,但常有脂肪、平滑肌、上皮及纤维组织,约90%发生在肺的周边部分。ct表现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大多小于4cm,密谋不均匀,常见钙化。边界光滑。ct若发现肺结节内含有脂肪成分有重要诊断价值。
(2)肺炎性假瘤:是肺内慢性炎症产生的肉芽肿,机化、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及相关的继发病变形成的肿块,并非真正的肿瘤。较常见,属肺良性肿瘤第二位。一般无包膜,但肿块较局限。x线表现为圆形椭圆形结节式肿块,有些似有毛刺或分叶,较均匀性强化,有时与肺癌很难鉴别。
(3)肺癌:有些较小的周围型肺癌,病灶边缘无明显细短毛刺及棘状突起,无明显深分叶,纵隔及肺门可以有淋巴结转移
摘录:
硬化性血管瘤为一种良性病变,国内多称之为肺乳头瘤型或硬化性血管瘤型炎性假瘤、肺腺瘤,who列为瘤样病变。
现认为肿瘤实质上与肺类癌和小细胞癌一样,是具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特征的肿瘤,但其病理形态和临床经过良好,故命名为“肺良性神经内分泌瘤”。
关干此瘤的组织发生,意见不一,有内皮、间皮、上皮和组织细胞等学说。
临床:81%见于女性,发病年龄25~65岁,通常无症状,偶有咳嗽、胸痛或咯血。大多为偶然发现。
大体标本:
影像上呈一孤立境界清楚的高密度结节影,亦可多发。其内可有点状钙化。
境界清楚,有或无包膜。直径一般为1.5~5.0cm,切面灰白,实性或海绵状,可伴有出血呈褐色或暗红色.质地软,或因伴硬化而质感如橡皮.
光镜:
瘤细胞位于肺间质内,成分单一,大小形状极为一致,颇似类癌,核圆形\\卵圆形或呈梭形, 核仁小;胞浆透明,不见分裂像,无坏死.
三种基本组织构型:
v (1)”血管瘤”样: 肺间质内瘤细胞数量不多,肺泡隔不同程度地增宽,但尚保留有肺泡的基本结构,由于常常伴有肺泡腔内出血,肺泡细胞被压成扁平状,低倍镜下呈现所谓的“海绵状血管瘤”样图像。
v (2)“乳头状” : 肺间质内的瘤细胞推移表面的肺泡细胞呈“乳头状”突人肺泡腔。
v (3)“实性片块” : 瘤细胞数量很多,使肺泡隔显著增宽,构成实性片块状,而肺泡腔被挤压成为“裂隙”,甚或消失。
v 由于上述3种组织构型的形成基础是肺间质内瘤细胞数量的变化,故在同一个病例里,通常可见3种构型混合存在、相互移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