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coast瘤是1932年由美国放射学家pancoast首先描述的。凡是肺尖部的任何病变压迫或侵犯了c8、t1神经根、交感神经节或星状神经节,而产生一系列特殊症状和体征者,均属于本病范畴。它包括该区域的①原发性肿瘤:如原发性肺癌,脊柱、颈肋肿瘤,喉癌,何杰金病,胸膜间皮瘤,骨髓瘤等。②转移瘤:如胃、胰腺、肾、前列腺、甲状腺、乳腺、骨骼、食管、宫颈等恶性肿瘤转移至肺尖部。③其它非恶性病变:如良性肿瘤、结核、炎症和损伤、棘球囊肿病(hydatid cysts)。还有作者提出“疤痕癌”在本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2~5]。
肺尖癌虽在pancoast瘤中占绝大多数,但并不等于pancoast瘤。
另外,字义上也有区别。不少文献把pancoast瘤也称之为pancoast综合征,二者同义。事实上,tumor(肿瘤)与syndrome(综合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把二者混淆在一起。所谓pancoast综合征是由于肺尖部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此处病变常常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产生三大症状,即①肩痛;②c8~t1神经根受累所致的上肢尺神经分布区痛;③交感神经节受累所致的horner综合征。x线检查有肺尖区肿块阴影,可伴有局部软组织浸润和椎体或肋骨破坏征象。它不是一种疾病的概念,更不能表明什么病因。
肺尖癌生长的特点是相对局限化,直到后期才转移到肺门、纵隔或斜角肌淋巴结,所以早期不一定侵犯周围组织器官而出现pancoast综合征的三大症状,可能只出现其中之一症状。
在临床工作中,如肺尖部有病变,又出现上述症状,而病因不明,可先诊断为pancoast瘤,如病因已明确,则应写明肺尖部何病变。确诊需依靠x线胸片、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和经皮细针肺穿刺活检等检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