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肺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包括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支气管肺类癌起源于支气管肺黏膜及黏膜下腺体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其中约80%~90%是典型类癌,余为非典型类癌,本病的发病年龄较非小细胞肺癌(nslc)小,且女性多见,国内有文献报道平均年龄49岁,与本研究报道的相似。研究发现支气管肺类癌与吸烟的相关性不及nclc显著,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国外较早时期有报道51%的患者就诊时无明显症状,称其呈惰性表现,本组病例也呈咳嗽、胸闷胸痛及发热等非特异症状,甚至无任何临床症状(占25%)。因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具有分泌功能,故部分患者可伴随有类癌综合征及异位acth综合征,表现为哮喘、心动过速、满月脸、高血压及低钾性碱中毒等,部分还可有尿5-羟吲哚醋酸升高,本组病例未见类似表现。
本病根据影像学表现通常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以中央型多见,且中央型比周围型大,常常大部分向支气管内生长,非典型类癌比典型类癌大,前者平均直径3.6 cm,后者为 2.3 cm,本报道的肿块直径相对较大,与国内文献报告的肿瘤直径3.6~4.3 cm相近。支气管肺类癌的部位不定,本组病例以右肺多见,ct上表现为卵圆形或球形块影,边境清楚,可有浅分叶,短毛刺在周围型类癌相对多见,本组表现为分叶1例(占12.5%),短毛刺征2例(占25%),与国内文献报道的84.6%和30.8%相差较远,类癌密度大多较均匀,很少有液化、坏死及囊样变,也有人认为坏死或广泛出血是非典型类癌的典型特征,类癌表现有空洞者很少见,文献报道30%的肺类癌在ct上发现钙化,尤其以周围型多见,可清楚显示钙化呈斑片状、偏心型或弥漫型,本组未见钙化,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类癌血管丰富,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故增强ct扫描都有明显的均匀强化,比平扫时ct值增加大于30hu,少数病灶主要是不典型类癌可能有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本组病例增强扫描大部分有中度以上强化(占62.5%),强化异常明显提示血管丰富,病变的恶性程度也较高,一般认为,典型类癌的预后较非典型好。中央型类癌的间接征象与肺癌大致相同,表现为阻塞性肺炎、阻塞性肺气肿及阻塞性肺不张,本组有1例中央型类癌伴有阻塞性肺炎,有人认为,所谓的“冰山征”,即肿瘤的腔外部分大于腔内部分,可用来鉴别中央型类癌和中央型肺癌,本组病例未见此征象。非典型类癌发生淋巴结转移较典型类癌常见,这与其预后较差相符合。
支气管肺类癌的ct表现无特异性,与肺癌相似,需注意以下要点:发病年龄较轻,影像学表现为单个结节,毛刺征不明显,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总之,从ct上诊断支气管肺类癌难度较大,需进一步研究,如能认真注意每一个ct征象,对其诊断能力仍有一定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