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红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PED3569:头颅CT:外伤,枕叶右侧低密度影有意义吗?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0-11-12 19:23 | 只看该作者
未见异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0-11-12 21:17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3楼纸上谈兵于2010-11-12 15:49发表的  :
右枕部颅内板下方结节状低密为蛛网膜颗粒。
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脊液经这些蛛网膜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
支持,另双侧筛窦、蝶窦炎症考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0-11-12 21:18 | 只看该作者
右枕部颅内板下方类圆形脑脊液密度影为蛛网膜颗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2 22:47 | 只看该作者

回 3楼(纸上谈兵) 的帖子

谢谢详尽的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0-11-13 05:43 | 只看该作者
枕叶右侧低密度影是蛛网膜颗粒,没有临床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0-11-13 09:01 | 只看该作者
伪影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0-11-13 09:03 | 只看该作者
枕叶右侧低密度影是蛛网膜颗粒,没有临床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0-11-13 20:58 | 只看该作者
脑内未见异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0-11-14 14:24 | 只看该作者
右侧枕部低密度影考虑蛛网膜颗粒压迹,没有临床意义。
        蛛网膜颗粒是正常的结构,脑蛛网膜在硬脑膜构成的上矢状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脑脊液通过这些颗粒渗入硬脑膜窦内,回流入静脉。是正常的解剖生理现象,蛛网膜颗粒主要功能是脑脊液循环吸收入血循环(上矢状窦)的,对脑组织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蛛网膜颗粒吸收脑脊液功能发生障碍,是导致蛛网膜下腔积液的主要因素,脑炎、脑膜炎、硬膜下血肿、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使蛛网膜发生机械性或炎性变化,可影响其对脑脊液的吸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0-11-14 14:29 | 只看该作者
C:\\Users\\xian\\Pictures\\d019d2bf239ac61919d81f0b

0021255 (5 KB, 下载次数: 6)

d019d2bf239ac61919d81f0b.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