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一个病例本来是不打算上传的,不过在我上传另一个腺癌肝转移的病例后,相当数量的朋友都考虑是肝脓肿,到底肝脓肿和肝转移瘤有什么差别,这就是我们影像医师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这一想法,就信手上传了这一个肝脓肿的病例。因为这一个病例在临床上通过内科保守治疗痊愈出院,临床医师出院诊断为肝脓肿。由于肝内发现许多低密度气体样病灶,本人觉得,此例可以认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胆源性肝脓肿。关于胆源性肝脓肿,华西医科大学的闵鹏秋教授对其解剖和病理基础进行了研究,现摘编如下:
肝内胆管脓肿(intrahepatic bile duct abscess,IBDA)在国内也称胆源性肝脓肿,是亚洲,尤其是我国的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常因多种原因所致胆道不同程度梗阻及胆道逆行感染所继发的化脓性胆管炎并进而形成了肝内胆管脓肿。
一、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造成胆道梗阻的病因包括:胆管内的蛔虫,结石;起自管壁向管腔内隆起的肿瘤及管壁狭窄(包括炎性、肿瘤性、医源性);邻近胆管的肝脏实质内的肿瘤或其它性质肿块(例如泡状棘球蚴病);以及肝门及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增大所造成的压迫、推移、狭窄、梗阻等。胆道逆行感染多发生于胆肠内瘘、胆肠吻合术后,使胆道与肠道之间交通。存在着细菌从肠道进入胆道的可能性。另外,个别急性胆囊炎病例细菌逆行进入肝外、内胆管从而也可合并IBDA。
IBDA的病理改变及过程,主要由前述病因所致胆道系统化脓性胆管炎及肝内胆管周围炎症,胆管内积液、高压,然后破坏管壁使感染进入到肝实质,形成脓肿。它们通常多发生于靠肝周的胆管,以胆管为中心,因此称IBDA。
IBDA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右上腹痛、黄疽、白细胞计数及多核细胞计数增多,同时并有IBDA的有关原发病症的种种临床表现。
二、CT表现
1、肝脓肿方面的CT表现
IBDA在分布上约90%均分布于肝叶的周边部位,病灶多呈散在性、多发性,单发病灶较少,形态上多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房、簇状或不规则形态者较少见。脓肿直径大都小于4 cm。但最大者可达10cm。增强扫描脓肿壁基本上均有小同程度增强伴周边低密度环形水肿带。脓肿腔内含气者占全组病例1/3。
2、胆源性方面的CT表现
能反映胆管梗阻部位的征象有:胆石;肝细胞癌侵犯肝内胆管;胆管细胞癌侵及肝邻近的泡状棘球蚴病肿块;胆管内蛔虫;胆管术后狭窄等。
显示胆管扩张的征象有:与梗阻部位直接相关的近侧胆管扩张;普遍性的肝内胆管扩张;胆管与肝脓肿相通、相邻等。
表现胆肠交通的征象有:肝内胆管积气;有胆肠吻合术史者可能显示吻合口;胆肠内可有积气,并显示出胆囊周界与十二指肠分界不清等。
3、反映肝脓肿与胆源性CT表现间相关系的征象
有明确胆道梗阻病因的病例,肝脓肿与胆道梗阻点及其近侧扩张胆管间存在着明显的依从性。即有明确胆肠交通病因的病例,肝脓肿可发生于积液、积气并扩张的胆管上,或发生于无胆管积气扩张的肝叶或肝段。但后一情况常常同时伴有未受累胆管内积气。在急性胆囊炎逆行感染、ERCP术后、胆道切开及胆管引流术后并发IBDA的病例,肝内通常均主要显示肝脓肿(胆或合并胆管扩张), 一般均无明显胆管扩张、积气。
三、CT诊断
与其它性质病因肝脓肿相比较,IBDA有以下特点:1、在分布上,它具有以胆管树为中心,与胆道关系密切,甚至与扩张、积液(或积气)胆管相通、相邻、相连,以及主要分布于周边区域这些特点。2、有化脓性胆管炎的管壁增厚、强化征象;3.能显示种种导致胆道梗阻的病因征象;
4、有明确的胆源性临床病因、病史。
因此,IBDA具有肝脓肿征象、胆源性征象及反映两者相关性的征象。这有助于与其它性质肝脓肿相区别。CT扫描不仅可以对肝脓肿作出定位诊断,还可以提出肝脓肿的胆源性病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