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脑梗死分期的最新标准,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头1~5天;亚急性期是指6~21天;慢性期就是在三周以后。脑梗塞CT成像一般在两天后就可以出现低密度改变,那么本例没有出现这种征象,第一次CT检查时就应该是在两天之内。那么第二天检查顶晚也就是发病后第三天,按照上述脑梗死分期的最新标准那么本例应该还是在急性期内,按照过去的分期急性与亚急性期的分界线也是在72小时以后,也即3天以后。而DWI出现低信号最早也是在亚急性期向慢性期过度的时期,即10天左右。那么在本例发病后第三天弥散成像出现低信号是不能解释本例这种反常现象的。也就是说,纵然本例在MRI检查时处在亚急性期,也只能说是处在亚急性期的早期,是不应该表现为低信号的。所以,本例考虑亚急性脑梗塞从时间段上,按照过去的分期可以这么说,如果按照脑梗死分期的最新标准则MRI检查时则仍处在急性期,无论是处在急性期还是在亚急性早期,弥散成像都不应该是低信号。
出血性脑梗塞无论是在CT还是在MRI都表现为两种类型。
CT分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类:
(1)血肿型的血肿大多位于梗塞区中心,血肿内密度可以不均匀,此型出血量较大,甚至出血覆盖整个梗塞区,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表现为脑沟、脑池变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狭窄,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2)非血肿型出血量一般较少,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MRI则分为单纯梗塞区皮层出血和皮层下或中央灰质出血:
(1) 单纯梗塞区皮层出血和T1WI梗塞区表现为皮层脑回状、线样或波浪状高信号。梗塞区呈扇形或脑回样, T1WI 呈稍低或信号变化不明显,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脑回样强化。脑梗塞区脑实质是否强化与其发生梗的时间相关,梗塞早及病变区脑膜强化,梗塞7天后出现脑实质强化;
(2)出血位于皮层下或中央灰质,此种出血多呈斑块状或块状,T1WI出血呈高信号,梗塞区呈低信号。T2WI 出血及梗塞区均呈高信号。梗塞区呈三角形或扇形,增强扫描可出现斑块样强化。
如果本例考虑出血性脑梗塞,那么应该是MRI的第一种类型,问题是这种CT和MRI的矛盾影像表现,我们解释不清楚。
这个病例个人感觉很有研究头,而且这个病例也一定会有一个结果,所以希望高手参与讨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