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fansh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3530:★flash★女性,68岁。三天前干家务时突然晕倒伴恶心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1-8 09:23 | 只看该作者
右侧小脑半球出血性脑梗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1-8 09:30 | 只看该作者
右侧小脑半球出血性脑梗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1:15 | 只看该作者
楼上两位战友:
梗塞是新病灶还是旧病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1-1-8 18:23 | 只看该作者
按照脑梗死分期的最新标准,急性期一般指发病后头1~5天;亚急性期是指6~21天;慢性期就是在三周以后。脑梗塞CT成像一般在两天后就可以出现低密度改变,那么本例没有出现这种征象,第一次CT检查时就应该是在两天之内。那么第二天检查顶晚也就是发病后第三天,按照上述脑梗死分期的最新标准那么本例应该还是在急性期内,按照过去的分期急性与亚急性期的分界线也是在72小时以后,也即3天以后。而DWI出现低信号最早也是在亚急性期向慢性期过度的时期,即10天左右。那么在本例发病后第三天弥散成像出现低信号是不能解释本例这种反常现象的。也就是说,纵然本例在MRI检查时处在亚急性期,也只能说是处在亚急性期的早期,是不应该表现为低信号的。所以,本例考虑亚急性脑梗塞从时间段上,按照过去的分期可以这么说,如果按照脑梗死分期的最新标准则MRI检查时则仍处在急性期,无论是处在急性期还是在亚急性早期,弥散成像都不应该是低信号。

出血性脑梗塞无论是在CT还是在MRI都表现为两种类型。

CT分血肿型和非血肿型两类:
(1)血肿型的血肿大多位于梗塞区中心,血肿内密度可以不均匀,此型出血量较大,甚至出血覆盖整个梗塞区,周围水肿、占位效应明显,表现为脑沟、脑池变浅,同侧侧脑室受压、变形、狭窄,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
(2)非血肿型出血量一般较少,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较轻。

MRI则分为单纯梗塞区皮层出血和皮层下或中央灰质出血:
(1) 单纯梗塞区皮层出血和T1WI梗塞区表现为皮层脑回状、线样或波浪状高信号。梗塞区呈扇形或脑回样, T1WI 呈稍低或信号变化不明显,T2WI呈明显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脑回样强化。脑梗塞区脑实质是否强化与其发生梗的时间相关,梗塞早及病变区脑膜强化,梗塞7天后出现脑实质强化;
(2)出血位于皮层下或中央灰质,此种出血多呈斑块状或块状,T1WI出血呈高信号,梗塞区呈低信号。T2WI 出血及梗塞区均呈高信号。梗塞区呈三角形或扇形,增强扫描可出现斑块样强化。

如果本例考虑出血性脑梗塞,那么应该是MRI的第一种类型,问题是这种CT和MRI的矛盾影像表现,我们解释不清楚。

这个病例个人感觉很有研究头,而且这个病例也一定会有一个结果,所以希望高手参与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1-8 19:23 | 只看该作者
右侧小脑占位病变,压迫四脑室,产生梗阻性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1-9 08:18 | 只看该作者
左侧小脑半球出血性脑梗塞。患者年龄大,发病急,CT和MTI基本上均符合出血性脑梗塞的表现,DWI为混杂信号,其中低信号为T2透过效应(黑朦效应)及血红蛋白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9 08:27 | 只看该作者
右侧小脑半球出血性脑梗塞。患者 女 68岁,突然发病,CT及T1WI、T2WI均符合脑梗塞脑梗塞的表现。DWI为混杂信号,证实为出血性脑梗塞,其中低信号为T2透过效应(黑朦效应)和血红蛋白所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9 12:31 | 只看该作者
弥散图B值是多少?为什么眼球还是高信号呢?,要是b值为0就没有意义;MRI第四图应该是磁敏感图吧;要是这样的话,那考虑脑梗塞并出血就没有疑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9 18:27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右侧小脑半球出血性脑梗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9 19:00 | 只看该作者

回 5楼及6楼(的帖子

我考虑这是一个小脑梗死的病例。
关于LDD,我前一段时间遇到一例与此病例相似的病例,我就报了个LDD可能建议增强。结果增强未见明显强化。并且临床症状不明显。对症治疗,明显化解过了5天复查,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患者我觉得还是脑梗塞。
后期复诊考虑脑梗死出血转换
DWI你们那里b值都用多少,场强多少,最好再加adc图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