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nicholaswang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脑部] PED3985:广东同江医院病例,男性,7岁9月,因"发育迟缓并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1-8-20 20:55 | 只看该作者
两侧侧脑室前后角及双侧半球白质对称低密度影,考虑脑白质营养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8-22 17:55 | 只看该作者
引用第4楼摘星空竹子于2011-08-18 10:10发表的 :
双侧脑室前后角及周围脑白质区密度减低,考虑脑白质营养不良。建议进一步检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8-22 20:5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某种原因导致的髓鞘发育异常,这样病例T1WI做IR,或T1压水更好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8-23 10:40 | 只看该作者
基本是考虑:脑白质营养不良,还能做啥进一步检查?请同行赐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1-8-24 14:42 | 只看该作者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11-8-25 10:1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11-10-19 00:52 | 只看该作者
考虑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白质营养不良一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型。是芳基硫酸酯酶A的活性缺乏,引起脑硫脂沉积于体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脱髓鞘,以脑白质受影响最重。用甲苯胺蓝染色可见颗粒状的红黄色异染物质沉积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也散见于脑白质各处及末梢神经中。肝、肾同时有异染物沉积。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又称为脑硫脂沉积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芳基硫酸脂酶A缺陷所致的髓鞘形成不良。 按起病年龄及临床征象, MLD可分为晚婴型、幼年型和成年型3型。 异染色性白质脑病晚婴型最多见,占全部病例的60%~70%,初生时正常,85%发病前已能正常行走。多在2岁左右起病。早期步态异常,共济失调,斜视,肌张力低下,自主运动减少,腱反射引不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后者是由于末梢神经受累之故。中期智力减退、反应减少、语言消失、病理反射阳性、不注视、瞳孔对光反应迟钝、可有视神经萎缩。晚期呈去大脑强直体位,偶有抽搐发作。有球麻痹征。病程持续进展,多在4~8岁间死于间发感染。晚发型发病年龄自3~10岁至青春期、甚至成人期不等。起病时也以进行性行走困难为主,伴有腱反射减退、神经传导速度降低等外周神经受累表现;发病年龄较晚的青少年或成年人常先有学习或工作成绩下降、行为异常、认知障碍等,然后才出现共济失调等动作异常和锥体束征。本型病程约为5~10年。
    诊断:婴幼儿出现进行性运动障碍、视力减退和精神异常,CT或MRI证实两侧半球对称性白质病灶,尿芳基硫酸酯酶A活性消失,即可临床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11-10-19 10:5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1-10-19 1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1-10-19 16:58 | 只看该作者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是脑白质营养不良一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型。是芳基硫酸酯酶A的活性缺乏,引起脑硫脂沉积于体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广泛脱髓鞘,以脑白质受影响最重。用甲苯胺蓝染色可见颗粒状的红黄色异染物质沉积在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巨噬细胞内,也散见于脑白质各处及末梢神经中。肝、肾同时有异染物沉积。第一期从1~2岁之间开始。初生时和婴儿早期小儿发育正常,以后逐渐出现运动少,肌肉张力低,逐渐失去维持姿势的能力,不能站、坐,甚至不能抬头。第二期有智力减退的进一步恶化。对环境的反应明显减少,语言消失,尖叫,卧床不起,四肢伸直,肌肉张力增高(僵硬),面部肌肉运动少,面容刻板样,吞咽反射减弱,喂养困难。第三期表现为对外周反应极少,常有抽搐发作,吸吮及吞咽严重障碍,最后完全处于痴呆状态,多在5岁以前死于间断发生的感染,脑电图检查有明显异常。少年型在4~15岁起病,成年型16岁以后起病,病情进展缓慢,常有四肢末端感觉消失,晚期有精神和行为异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