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患者据绝做dsa检查,目前己出院。
这报告是某三乙医院ct/mri室主任所写的报告(具有15年ct诊断工作历史,又是进修过mri诊断技术);
而点评这报告的为某二乙医院放射科医生(曾进修过半年16层螺旋ct及1.5t磁共振诊断)到底是谁错,不仅我们糊涂了,连临床医生也糊涂了;不知信谁,故提出让大家帮看看。以下是将片子给放射科医生看时他所发表的参考意见,而后又将报告给他看,他跟据报告所进行的点评(跟据谈话整理如有出入请谅解)。
分析如下:
1、技术不规范,疑问一大堆:
无横轴位图像;
右颈动脉分支处无显示,左、右颈内、外动脉图像不对称;
颈椎序列不当,椎间盘及椎体边缘观察不清,片幅太小,不易测量。
2、描述不到位,误、漏真不少,句句有问题:
mra报告内容:
⑴、右颈动脉未见显示,
点评:其一,右颈动脉明明有显示,片中示右颈动脉近心端扩张,近分叉处呈锥形变细,图像中未能显示右颈内、外动脉与右颈总动脉连接状况(技术上没处理好,又因无横轴位像,故无法补救)。
其二,就算有闭塞,也无描述闭塞部位。
⑵、其路径附近区域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血管影像,
点评:其对颈内、外动脉的基本概念、形态、分布,认识不清,或者说,根本不认识,将与左侧相比而言,相对较细的右颈内、外动脉及相对迂曲的颈外动脉及其分支误判为增粗、迂曲的侧支循环。就算是侧支循环,那么原来的颈内、外动脉哪儿去了?吻合支、吻合口又在哪儿呢?并且患者临床上并无这方面的症状与体征。
⑶、左侧椎动脉增粗,
点评:在此病例中不知他是什么意思。据专家统计,正常情况下约有60%是左侧椎动脉优势型,即左侧椎动脉相对比右侧椎动脉粗;另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mra分型中主要分型为:
神经——血管型颈椎病;
椎动脉牵拉型颈椎病;
椎动脉压迫型颈椎病;
椎动脉硬化型颈椎病;
椎动脉发育不良型颈椎病(主要是单侧纤细或单侧缺失);
如要仔细分析,此例左侧椎动脉稍有向外移、迂曲,且局部稍受压,故椎动脉压迫型颈椎病不能不考虑(相对应节段椎间盘突出、蛛网膜下腔受压)。
⑷、左颈总动脉及其分支无异常发现。
点评:片中左颈总动脉于分支处相对变窄,且分支处可见斑块形成,边缘不规则。
⑸、诸椎体骨质正常,
点评:椎体在t1wi及t2wi像上可见退变信号,这么小的片幅、这样的扫描条件,怎说诸椎体骨质正常?
⑹、椎间盘未见明显突出改变,蛛网膜下腔清晰,
点评:t1wi及t2wi像条件不当,是否有椎间盘变性无法观察判断,变性的椎间盘在t1wi及t2wi像上均为低信号,按其所提供的片子所有椎间盘均呈变性改变;
颈4/5、5/6椎间盘高度蛛网膜下腔腹侧受压,该平面蛛网膜下腔变小,怎能判断无椎间盘明显突出改变呢?并且脊髓背侧蛛网膜下腔亦可见增厚的黄韧带对蛛网膜下腔的压迫征,还有该节段的骨性椎管是否狭窄呢?无测量。因为颈椎管狭窄症最根本变化反应在t2wi正中矢状面上,脊髓腹、背侧蛛网膜下腔减小或消失,和/或伴有脊髓受压变形,髓内改变及压迫来源。
⑺、脊髓内未见异常信号。
点评:这么小的片幅,就是拿放大镜都不好看,怎能保证判断的准确。
⑻、结论
右颈动脉闭塞并侧支循环形成;
颈椎未见明显异常。
点评:根据上述分析,上述诊断完全不正确,且临床表现也不支持。
因为片子做得不好,无横轴位,又无法补救,此份片子根本不符合诊断要求,必须重做。
关于右侧颈总动脉的问题,不能不有如下考虑:
右侧颈总动脉至分支前呈锥形改变,右颈内、外动脉相对较细,颈外动脉及分支迂曲,待排:右侧颈总动脉及右颈内、外动脉发育异常,或右侧颈总动脉近分支处狭窄;
其他结论他就不想多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