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一棵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2702:新生儿乏氧后的脑袋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2-8 01:5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我认为凡经产道出生的婴儿都或多或少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2-8 03:13 | 只看该作者
[emb6]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6-2-8 03:21 | 只看该作者

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一、定义:由于各种围生期(胎龄满28周到生后7天)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
二、病因:所有引起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均可导致本病,如羊水吸入、应用麻醉药,镇痛药或催生药欠妥、多胎、早产、低体重儿、羊水早破、脐带绕颈等。
三、病生:
1、缺氧时脑血流变化:                                   
①慢性o2 ↓→体内出现器官间血液分流,以保证脑组织血流量;如果继续乏氧则脑内血液分流,供应大脑半球的血流量减少,以保证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灌注量→大脑皮层矢状旁区和其下面的白质(大脑前、中、后动脉灌注的边缘带)损伤。
★在灰、白质同时长期缺血时,灰质的耐受力强,这与灰质血管自动调节能力强于白质4倍,同时,脑表血运较白质丰富,提高灌注能力大。
②急性o2↓→脑损伤则发生在代谢最旺盛的部位→丘脑、脑干损伤,大脑皮层不受影响。
★脑灰质比白质的耗氧量多5倍,对急性缺氧的耐受性更差。
2、脑组织的变化:
血管通透性↑→脑间质水肿→脑水肿;
乳酸堆积→低血糖、代谢性酸中度→脑血管自主调节功能障碍;
atp产生↓→细胞内钙泵、钠泵功能↓→细胞内ca、na↑→细胞水肿→脑肿胀。
★体重越轻血管越脆,出血包括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等。
3、神经病理学改变:
足月儿常见皮质梗死及深部灰质核坏死;早产儿则脑室周围和脑室内出血多见,其次是白质的病变,包括白质脂类沉着,星形细胞反应性增生和脑室周围白质营养不良,后者发展为囊性改变。
四、ct表现:
分三级:
轻度:脑内散在低密度灶,范围不超过两个脑叶,无占位效应。
中度:低密度灶范围超过两个脑叶以上,未累及全部大脑,脑沟和脑池变窄,可合并脑出血。灰白质分界模 糊者约占81%;脑白质局灶分布者约占92%;弥漫性分布约占8%。
重度:两侧大脑弥漫性低密度灶,脑皮、髓质间界不清,脑室变窄,可伴有颅内出血和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提示了hie的颅内出血以sah为主,且以中、重度hie中多见。重度hie还可以发生脑实质内出血(ich)。hie头颅ct扫描显示侧脑室变窄多在出生后6天内行头颅ct扫描时发现,提示在hie发生早期有脑水肿,颅内高压存在,中、重度hie因为脑缺氧缺血较严重,又常合并有颅内出血,故颅内高压症状更突出。hie不同日龄头颅ct扫描,提示出生5-7天后做头颅ct检查病史显示更明确。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2-8 7:29:39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2-8 04:54 | 只看该作者
hie,蛛网膜下腔出血不典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6-2-8 12:04 | 只看该作者
支持蛛网膜下腔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2-8 16:44 | 只看该作者
考虑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2-9 00:5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hie肯定有大。蛛网膜下腔出血没,高密度的是正常脑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15-6-1 11:06 | 只看该作者
蛛网膜下腔出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