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x线表现
x线检查不仅明确是否有脱位,还可以确定脱位高低,以及髋臼和股骨头发育情况。但是在新生儿期股骨头骨骺尚未骨化,诊断困难,目前多采用b超检查以弥补x线检查的不足。
㈠新生儿x线表现 :主要介绍von-rosen检查法及骨盆平片测量法。
1、von-rosen(外展内旋位)摄片法
婴儿仰卧位,双下肢外展45°,尽力内旋位摄片。正常时股骨干轴线的向上延长线,经髋臼外缘相交于腰5与骶1的平面以下。但脱位时此线则经髂前上棘相交于腰5骶1平面以上。然而个别患儿在外展,内旋位有自然复位的可能,结果表现正常。本法测量较为可靠。
2、骨盆平片测量法
参照bertol(1982)骨盆平片测量法,作者单位对生后1天~4天的新生儿100例做x线骨盆正位片检查,测量正常数据。两侧髋臼y形软骨连成为hilgenereiner线,简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间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距离为内侧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 mm,内侧间隙为4.3mm,若上方间隙小于8.5mm,内侧间隙大于5.1mm应怀疑髋关节脱位。若上方间隙小于7.5mm,内侧间隙大于6.1mm可诊断髋关节脱位,此法简便易行较为可靠。
㈡婴儿及儿童x线测量
1、perkin象限
当股骨头骨骺核骨化出现后可利用perkin象限,即两侧髋臼中心连一直线称为h线,再从髋臼外缘向h线做一垂线(p),将髋关节划分为四个象限,正常股骨头骨骺位于内下象限内。若在外下象限为半脱位,在外象限内为全脱位。
2、髋臼指数
从髋臼外缘向髋臼中心连线与h线相交所形成的锐角,称为髋臼指数,其正常值为20°~25°,当小儿步行后此角逐年减小,直到12岁时基本恒定于15°左右。髋脱位则明显增大,甚至在30°以上。
3、ce角
也叫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即股骨头中心点与yy线的垂线,髋臼外缘与股骨头中心点的连线所形成的夹角。其意义是检测髋臼与股骨头相对的位置,对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有价值。正常为20°以下。
4、shenton线
正常闭孔上缘弧形线与股骨颈内侧弧形线相连在一个抛物线上,脱位时此线消失。
5、sharp角
该角对y字形软骨闭合后检测髋臼发育不良有意义,它不是诊断髋脱位一项指标,而是随访判定髋臼发育情况的指标。即两侧泪点的连线与泪点与髋臼外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6、臼头指数(acefabular head index , ahi]
是检查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即股骨头内缘到髋臼外缘的距离(a),比股骨头最大横径(b)。ahi=a/b×100其正常范围为84~85。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略)
六、治疗(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