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扫可见肝右叶巨大肿块,内部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于动脉期病变明显强化,可见到迂曲扩张的供血动脉。于实质期,肿块实质成分密度均匀降低,整个肿块呈现三种密度:1、实质密度2、残留的病灶内部的低密度影3、强化的肿块包膜。三者中,病灶内部的低密度影对于病变的性质分析意义非常重要,究竟是坏死还是纤维瘢痕?如果是坏死区,将强烈支持肝癌的诊断,而瘢痕则明显倾向于fnh的诊断。
我的观点:鉴于低密度影边缘相对清楚,倾向于瘢痕组织;坏死组织由于其组织病理学的多样性往往密度不均匀,本例不支持。瘢痕组织的重要影像学特点之一是延迟强化,不论ct还是mr,均可以显示这个特点,不过本例延迟扫描时间不是太长,无法观察该特征。
鉴于患者为青年女性,结合肿块强化特点和密度特征,fnh(局灶性结节增生)要高度怀疑。但还要注意一点,患者有脾大表现,是否有肝脏功能的异常?如果存在慢性感染性病变,则不能完全排除肝癌的诊断。
[本贴已被 gaozhengyi 于 2006-6-28 22:16:26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