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winter楼主的好病例,的确开了眼界。就我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共享:
腺性膀胱炎的病因目前仍不清楚 ,该病发生可能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外翻等原发病有关 ,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 ,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为brunn氏巢 ,其内出现裂隙 ,或形成分枝状或环状管腔 ,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 ,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因此称之为腺性膀胱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见管腔内粘液积浆 ,未见腺性化生 ,则称为囊性膀胱炎 ,因此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可以认为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或程度 ,临床病理检测中也常见二者混合存在 ,合称之为腺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好发于膀胱三角区和胱颈部 ,其原因不明。从解剖学角度推测可能有下列原因 :1 .三角区及胱颈部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 ,因无粘膜下层 ,位置固定 ,缺乏其他部位舒缩的随意性 ;2.此部位常为膀胱炎症、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因此物理学因素以及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发病原因之一。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 ,以往的报告显示其癌变比率显著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虽然对于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这一论点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 ,但积极的治疗和周密的随访得到人们的公认和提倡。
腺性膀胱炎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因此,当临床上出现尿频、排尿困难、耻骨上区疼痛或血尿时,均应考虑到腺性膀胱炎的可能。
性膀胱炎的ct表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膀胱壁广泛增厚,增厚的膀胱壁厚度较均匀一致,范围占整个膀胱圆周的1/3以上,有的达到1/2以上,这与浸润性膀胱癌可以鉴别。此外,腺性膀胱炎无膀胱壁外的浸润和精囊腺的侵犯,也可以与膀胱癌鉴别。增强时病变区轻度强化。
但如果仅表现为膀胱的充盈缺损,而无膀胱壁广泛增厚,或腺性膀胱炎合并膀胱癌时,ct难以鉴别。
与一般性膀胱炎比较容易鉴别,鉴别要点是腺性膀胱炎有膀胱内的充盈缺损。
腺性膀胱炎的确诊要依据病理学 ,但膀胱镜检查在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腺性膀胱炎在膀胱镜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病变主要位于三角区及胱颈部 ;2.病变呈多中心性。常常散在 ,成片或成簇存在 ;3.具有多形态性。乳头样 ,分叶状 ,滤泡样相混合存在 ,其上无血管长入 ;4.输尿管管口多数窥视不清。以上特点与膀胱移行细胞癌较易区分 ,但有些病例与滤泡型慢性膀胱炎及腺癌鉴别困难。对于局限性瘤样外观或病变广泛伴有糜烂出血 ,基部融合质地较硬者 ,须考虑腺癌的存在或局部恶变的可能。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6-8-21 10:27:07 修改过]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2-14 0:33:30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