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雪色康乃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4884:[原创]婴儿右颈部肿块,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10-14 06:36 | 只看该作者
右侧颞枕缝处脑膜膨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6-10-14 16:19 | 只看该作者
我乐意考虑为囊性淋巴管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6-10-14 21:52 | 只看该作者
  右侧颈部巨大囊性病灶,上自耳后下到上胸部,目测是液体密度且较均匀。耳后部分呈水滴状下垂,包块突向右后部之边缘以及形态有明显的重力下垂感,仰卧位时病灶沿肌肉间隙向后背延伸也说明病灶为可以流动的液体。
  “弃婴,约一月大小,生后几天被扔到福利院,当时即发现有右颈部肿块,肿块逐渐明显增大,哭闹时更甚.肿块囊性感,活动度大”,病史可以排除囊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瘤体一般增长缓慢,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灶密度均匀也可以排除淋巴管瘤--淋巴管瘤除非发生囊内出血时,瘤体才会骤然增大。
  患儿肿块逐渐明显增大,哭闹时更甚--如果病灶发生于腹部,可以考虑患儿哭闹腹压增大所致,但本例发生于枕颈部,合理来源只有脑脊液了。
  病灶与右侧人字逢关系密切,有低密度影相联续,而与颈椎间无明显联系。
  所以,本例我考虑:脑膜膨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6-10-20 03: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4884:[原创]婴儿右颈部肿块,

以下是引用kjgj在2006-10-13 18:31:00的发言:[br][quote]以下是引用守望可可西里在2006-10-13 16:25:00的发言:[br][br]  右侧颈部巨大囊性病灶,上自耳后下到上胸部,目测是液体密度且较均匀。耳后部分呈水滴状下垂,包块突向右后部之边缘以及形态有明显的重力下垂感,仰卧位时病灶沿肌肉间隙向后背延伸也说明病灶为可以流动的液体。[br]  “弃婴,约一月大小,生后几天被扔到福利院,当时即发现有右颈部肿块,肿块逐渐明显增大,哭闹时更甚.肿块囊性感,活动度大”,病史可以排除囊性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瘤体一般增长缓慢,大小无明显变化。病灶密度均匀也可以排除淋巴管瘤--淋巴管瘤除非发生囊内出血时,瘤体才会骤然增大。[br]  患儿肿块逐渐明显增大,哭闹时更甚--如果病灶发生于腹部,可以考虑患儿哭闹腹压增大所致,但本例发生于枕颈部,合理来源只有脑脊液了。[br]  病灶与右侧人字逢关系密切,有低密度影相联续,而与颈椎间无明显联系。[br]  所以,本例我考虑:脑膜膨出。
[br][/quot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07:00 | 只看该作者
手术病理:右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又称囊性水瘤),也有婴儿手术前的照片,只是太大未上传。感谢各位老师的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6-10-21 04:57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hejie才是最先用了心去看和想了的,因为当他指出关键点后我才发现支持脑膜膨出的人开始少了些了。我最怕人跟风,特别是瞎跟!
不好意思,若因此得罪了一些人,那就当我放了个屁,请在心里骂我就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6-10-21 05:57 | 只看该作者

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发源于胚胎期异常淋巴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是淋巴系统先天性畸形的局部表现[1]。levine[2]认为:一些淋巴管瘤可能是手术、放疗或感染后淋巴管梗阻基础上发生的后天性病变。病理学上将淋巴管瘤分为四型: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弥漫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是一种淋巴管管腔特别扩大的淋巴管瘤,以上各型淋巴管瘤中凡形成较大的囊肿者皆可称为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若同时含有血管成份,病理上称脉管瘤(淋巴管、血管瘤)[3]。囊性淋巴管瘤多发生于颈部,而又尤以颈外侧三角为好发部位。此外囊性淋巴管瘤也可发生在头面部、腋下、腰背部、臀部等部位。其他如纵隔、胸壁、脾、胃肠道、肠系膜、腹膜后等部位近年亦有个例报道。此病发病早,本组统计6岁以内者占75%,4岁以内者占58%。与levine报告本病60%在5岁以前发病相似[2]。超声图像特征为多囊状无回声区,内有多条分隔光带(见图1)。12例中9例表现为此典型征象,2例表现为高回声与不规则液性暗区相混杂,1例表现为高回声。因为脉管瘤中同时含有血管成份,当血管成份所占比例较大时,肿物即呈现出近似血管瘤的声像表现,为混合性回声或高回声。囊性淋巴管瘤一般位置表浅,大多位于皮下组织内,因此一旦在皮下探及多囊状液性暗区,应考虑囊性淋巴管瘤的可能。本组11例(91.7%)声像图表现为此特点。然而对于表现为高回声者,则常难以与血管瘤鉴别,可行mri检查[4]。对于散发于腹腔、腹膜后等深在部位者,常因认识不足而误诊,此时应注意与胰、脾、肾、双附件等部位的巨大囊肿及肠系膜囊肿、肾盂积水、输卵管积水等鉴别。此外囊性淋巴管瘤还应与囊性畸胎瘤鉴别,位于颈部的囊性淋巴管瘤则还应与胸骨甲状腺囊肿鉴别。囊性淋巴管瘤的无回声暗区,系被多个较强回声光带分隔成大小不等、形态不整的多房型暗区,其光带均与囊壁相连,回声也均等,肿物与周边脏器无关连。而囊性畸胎瘤多为单房,形态不规则,回声较杂乱,在较大的无回声暗区内多见有后方声影的强回声光团或斑块(骨骼、牙齿等),且此光团多与囊壁无相连。如果是胸骨后甲状腺囊肿,则可见囊壁与颈部肿大的甲状腺关连。
  应该指出囊性淋巴管瘤可以向各个方向发展,例如颈部囊性淋巴管瘤,向上可至腮腺区,向下至上纵隔,向外可沿臂丛神经及其伴行血管进入腋窝,向内可达颈部深层结构,包绕颈内静脉,颈总动脉及迷走神经等[1]。我们曾将一例广泛生长并向左甲状腺侵入的脉管瘤误诊为左侧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此例手术证实肿物范围甚广,包绕左颈动脉鞘,并侵入左甲状腺中下叶。象这样弥漫性生长的肿物,常挤压正常的解剖结构,如颈部囊性淋巴管瘤,肿物巨大时常牵拉或挤压颈部血管,使正常的解剖关系发生改变,从而给手术带来难度。术前超声检查尤其是术中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肿物与周围血管、脏器的解剖关系,对指导外科手术定位有很大帮助。

已收录到“影像文摘”中

[本贴已被 翁志蓬 于 2006-12-25 20:25:21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6-10-21 07: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及hurb的精彩点评,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6-11-1 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4884:[原创]婴儿右颈部肿块,

以下是引用hejie在2006-10-13 20:52:00的发言:[br]病灶巨大,与颅骨及脊柱未见明显有破口接触(右侧人字逢应该是正常,可见完整的脑膜覆盖在脑实质上,如果是脑膜膨出,脑膜应从颅内经颅骨缺口出向颅外膨出,病灶是单独形成的一个包膜,不与周围组织间隙内生长,此病例咽旁及舌骨间隙内均见病灶,最大层面在颈部。考虑颈部囊性病灶(囊性淋巴管瘤)。


  谢谢hejie老师的精确指导!
  其实在考虑这个病灶的时候我也曾观察到这个关键的不支持的地方,但还是被囊性淋巴管瘤多有分隔、生长缓慢以及哭闹后增大给蒙蔽了。观察不够全面,深刻检讨并向您以及老师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1-9-20 07:26 | 只看该作者
说的好,批评的对。知道错了,才有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