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如醉卧风在2006-11-3 22:05:00的发言:[br]离断的原因?是否为后纵韧带骨化后撕脱呀.哪位解释一下.
1.“椎间盘突出并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发病机制两点已基本得到认可:一是髓核组织进入椎体后缘和骨片之间,二是椎体后缘骨与椎体分离或部分离。一般认为在椎体发育成熟的过程中椎体后部存在着某些解剖缺陷,这是发生本病的解剖学基础,其后在椎体发育过程中,椎体不断承受各种外力,造成慢性损伤。在这些已存在某些缺陷的椎体后部软骨板上形成一些微小的裂隙,髓核组织经这些裂隙进入椎体与骨骺之间,使骨骺向后移位,纤维环对髓核后移的阻挡作用减弱,使纤维环带动骨片向后移动,认为该病的初期是垂直型椎间盘突出。髓核长期对椎体的向下压迫并对其周围椎体骨质造成挤压,髓核前方椎体骨质由于增生硬化和前部骨组织较多,限制了髓核的前移,而后部骨质较少,对髓核的阻力明显小于前部,长期挤压使后缘骨片与椎体分离。按病理过程是椎体部的垂直型椎间盘突出在前,骨片分离在后,或者说椎体后缘离断是靠近椎体后缘的垂直型椎间盘突出的继发性改变,纤维环和韧带牵拉在这一过程中也起了一定作用。”
2.“关于鉴别诊断本症椎体后缘突人椎管的骨片,其鉴别需与(1)突出之椎间盘钙化,其钙化团块多在突出物内,边缘钝园,上下径多在5mm以内。(2)后纵韧带钙化均位于突出物后且居中较窄,上下可跨越间盘组织。(3)椎体后缘骨唇劈裂,伴有椎体周缘多处增生骨块。以上椎体后缘均无骨质缺损表现为其鉴别要点。(4)椎体后缘撕脱骨折,有明确外伤史,骨片多为三角形,骨缺损边缘锐利,有新鲜骨折症。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应注意与骨破坏性病变如结核、感染性脊柱炎、椎体软骨瘤、转移瘤等疾病鉴别。”
不知道如醉卧风老师以为然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