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兄弟,辛苦了!握手并向您致以革命的敬礼!
1.胸腰椎椎体以及附件多发、跳跃性破坏。
2.左胸第4、5膨胀性破坏,局部软组织肿块形成,其间有多发不规则、不定形钙化或瘤骨。
3.纵隔、腹膜后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周围、肝胃间隙、胰腺周围、肝门、脾门多发肿大淋巴结。
4.肝、脾、双肾多发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低密度。
5.双侧胸膜腔少量积液。
这么多病灶、这么多形态、这么多不同密度的改变,血沉快,37mm/h,“患者,男,49岁,以腰痛伴双下肢痛约半月余就诊,先后去过好几家医院,现双下肢活动困难,疼痛剧烈;消瘦,食纳差,休息差;无胸闷气短,无胸腹痛等症状,二便正常;”
我考虑:恶性淋巴瘤--多为原发于骨的恶性淋巴瘤全身播散。
部分战友考虑骨髓瘤,我认为不妥:病人血钙只是略高,不符合骨髓瘤导致的高血钙表现。另外,骨髓瘤怎么会有肝、脾、肾等实质性腹腔脏器的改变?
至于血液系统疾病也可以排除,楼主所给的化验单明白无误:血液检查除血钙11.12查略低,11.14略高有所波动;r-谷胺酰转肽酶略高;血小板总数正常而血小板宽度、体积、略高而已,应该没有什么大的临床意义,可以复查排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真诚的感谢楼主的辛苦努力,同时诚恳的提醒部分战友:尊重楼主的劳动,发表您自己的言论前要多想想是否符合现有的资料,是不是都可以解释的通。千万不可随心所欲的猜一个病名了事,那不仅是对病人不负责,也是对您自己不负责,是对自己职业的亵渎、对科学的亵渎。
附:“骨淋巴瘤各年龄组均可累及,文献报道1.5-86岁,其中成年人较多,20-60岁发生率较高,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发生率较低,但也以成年人为主,儿童少见。(二)发生部位淋巴瘤侵犯骨的部位较广泛,几乎全身各骨均可累及,其中颌骨、颅骨、骨盆、脊柱、股骨等部位较常见,有人统计颌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四肢长骨中,股骨最常见,也是原发性骨淋巴瘤常见的发生部位。(三)症状及体征骨淋巴瘤患者常见症状为疼痛, 约2/3的病人疼痛为首要症状,甚至为首诊症状,表现为钝痛、胀痛。有些病人以局部肿胀、包块为首诊症状。发病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因此有些病人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可达16个月以上,一般4-8月。病程晚期,疼痛可发展为持续性,并有夜间疼痛现象。由于该病早期症状轻微,起病较缓慢,有相当数量的病人直到发生病理性骨折时方才就诊。有文献报道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可达20%以上,椎体淋巴瘤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但较轻微而骨破坏较为明显,因此病理性骨折更为常见,有些病人可造成截瘫。四肢长骨淋巴瘤具有一般恶性肿瘤的特点,除局部疼痛外,局部可有肿胀及软组织包块,表面有静脉怒张,皮温高,压痛明显等。体征部分骨淋巴瘤患者可伴有发热、无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根据统计,全身播散的骨淋巴瘤累及骨病变的病理中,约20-30%的病人伴有全身症状,而在原发性骨淋巴瘤患者中,伴有全身症状的病例非常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