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x1381:右心膈角占位,一例少见病
右心膈角旁脂肪密度肿块影,前方有肠管影,支持大网膜疝。纵隔脂肪瘤不能完全除外。
大网膜疝,纵隔脂肪瘤及较大的心包脂肪垫均可表现为此位置肿块状影像,三者鉴别如下:
心包脂肪垫是一种正常表现,多见于50岁以上的较肥胖者。发生在左心膈角的机会较多,但也可以发生于右心膈角甚至双侧。在病理上,心包脂肪垫为无包膜的脂肪组织。病人一般无症状。由于心包脂肪垫为无包膜的脂肪,因而边界不十分清楚,可以排除。
纵隔脂肪瘤是一种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的良性肿瘤,有完整包膜,75%的纵隔脂肪瘤发生在前纵隔,特别以右前下纵隔多见。在临床上病人可无任何症状。不能完全除外。
大网膜疝是指大网膜脂肪经过莫氏孔(foramen of morgagni)或博氏孔(foramen of bochdalek)疝入胸腔。经莫氏孔疝入胸腔者肿块位于右侧,而经博氏孔疝入胸腔者肿块位于左侧。病人可无临床症状。在ct扫描中如果在脂肪密度肿块中看到细线状的大网膜血管,则有助于大网膜疝的诊断,并借此与纵隔脂肪瘤鉴别。但如看不到这种细线状大网膜血管,也不能除外大网膜疝。有特殊病例可以平扫及增强ct检查在脂肪密度肿块中均见不到明确的细线状大网膜血管影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