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张颖66065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MRI0006:女性,突然意识不清来诊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8-13 07:3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病人要考虑动脉瘤,建议做个mra,垂体正常,病灶位于脑底动脉环,临床以突发起闰就诊,年龄较大符合动脉硬化所致的aneurysm.t1wi信号较高是因为瘤内血流较缓慢.而且基底池内有积血[emb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8-14 06:35 | 只看该作者
胶样囊肿,信号与部位均符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10-19 21:56 | 只看该作者
钙化也可以/出血(细胞膜内期)/胆固醇结晶/顺磁性物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12-8 04:24 | 只看该作者
首次见到胶样囊肿。有病理证实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12-12 02:34 | 只看该作者
三脑室短t1长t2信号-----胶样囊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12-12 04:05 | 只看该作者
三脑室内t1高信号,t2低信号,且合并脑积水,脑出血基本可以除外,病人起病急,1天内的脑出血在低场机器上显示信号不对,而且脑出血既然形成铸形,怎么在侧脑室和四脑室内没有一点出血的征象。若考虑鞍上池颅咽管瘤,年龄不符合,而且三脑室的改变应该是受压的征象,对于中枢神经细胞瘤t1信号太高,若考虑下丘脑的生殖细胞瘤也不太合适,还是应该考虑三脑室的胶样囊肿可能更合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5-12-12 06:21 | 只看该作者
好病例,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12-27 20:37 | 只看该作者
脑肿瘤卒中,轻度脑积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12-28 17:44 | 只看该作者
同意黑色素瘤诊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5-12-29 13:55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见,抄一篇文章,共同学习中。

第四脑室胶样囊肿合并颅颈区多种先天骨畸形(附二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998年第2期第14卷 经验介绍

作者:邬祖良 刘承基 谭启富 邵兴国 杭春华 潘云曦

单位:210002 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1858年wallmann首次描述胶样囊肿,1890年selanka(1)作了详细阐述并命名。本病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0.14%~2%。russell和rubincein报告占尸体证实颅内肿瘤中的2%。男性为女性的两倍(2,3)。胶样囊肿(colloid cyst)一般在第三脑室前部,个别长于侧脑室(4)、脑外(5)、鞍区、透明隔。位于第四脑室,合并颅颈区多种先天性骨畸形者少见,作者于1975年、1991年遇2例,报告如下。

  病 例 报 告

  例1 女,28岁。因头痛、吞咽呛咳、双手麻木3年,卧床不起、语言不清2年入院。曾在某医院诊断“脑干肿瘤”。

  查体:颈短,小脑性语言;水平型眼震;无眼底水肿,两侧咽反射消失,右侧babinski(+);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不稳;恢复动作笨拙。颅颈区侧位片示颈1~3椎体融合、颈4~6椎体小、棘突短、椎间隙狭窄,齿状突在chamblain线上6mm,boogard角140°。气脑、脑室造影示颅底陷入症、后颅窝占位。

  手术见肿物自导水管开口至颈3平面,有薄层包膜,境界清,与第四脑室底粘连。内容如褐色凡士林油膏,80ml。作了全切除。病理:囊壁内衬立方状、高柱状及扁平上皮细胞,一处内衬复层鳞状上皮。部分区域囊壁血管丰富。有灶性出血及钙化。诊断“第四脑室胶样囊肿”。

  例2 女,24岁。头晕、上肢麻木、走路易跌倒半年,卧床2个月入院。枕部疼痛,吞咽费力,无呛咳,声音无嘶哑。

  查体:颈短,后发际低,四肢腱反射(),双侧hoffman征(+),颈项抵抗;两侧指鼻试验及跟膝胫试验不准,恢复动作笨拙。颅颈区平片齿状突在chamberlain线上6mm,基底线上9mm,环椎前弓不连;颈2~3椎板及椎体部分融合。诊断“颅底陷入症”。

  术中见第四脑室肿物,上起天幕裂孔,下达颈2~3,有薄层包膜。延髓、脊髓呈条索状贴于椎管前壁,小脑、桥脑挤压成薄片伏于斜坡。内容似褐色凡士林油膏,部分如珍珠皮,约120ml。囊内两处有不完整的隔,灯光下犹如直肠瓣。囊壁与第四脑室顶及天幕有粘连,能分离切除。术后ct示脑室正常,瘤影消失。住院47天已单独下床。病理:囊壁内衬单层柱状及复层鳞状上皮,其下见疏松结缔组织及泡沫细胞。淋巴细胞散在浸润,囊内含嗜伊红角化物及无结构物。诊断:第四脑室胶样囊肿”。

  讨 论

  关于胶样囊肿的起源,从组织发生学上综合各家报道(1~3,5~7),可归纳为下列六大学说:(1)脑旁体剩件学说:起源于第三脑室顶嘴部的胚胎性结构脑旁体。(2)间脑泡剩件学说:起源于包括脉络丛皱壁在内的胚胎性间脑泡的退缩残余。(3)成熟的脉络丛和室管膜上皮学说。(4)神经上皮皱褶学说:在发育成熟的室管膜和脉络丛内,神经上皮均可发生折皱,胶样囊肿均起源于这个皱褶。(5)异位室管膜细胞学说,胶校囊肿亦可起源于隐伏在远离脑室的异位室管膜细胞。(6)发育异常的内胚叶学说。多数学者同意(3)和(5)学说。levrot-perrotten承认囊肿起源于脉络丛,可能先长出一个乳头状瘤。以后在其间质中心发生囊性变。

  cc发生的部位,licherstein认为只生长在第三脑室前部(8),burger和vogel(5)否认第三脑室以外有cc。但确实有些囊肿从临床表现、组织学特点,内容物性状等符合cc而存在于第三脑室之外。lausberg(5)报告侧脑室1例;douglan(5)报告右额顶部脑外(1991)1例:位于第四脑室者parkinson和childe(1952)(6)、jan(1987)(7)、刘迪(1962)(8)、邬祖良(1983)(1)、王汉东(1993)(7)有个案报告。

  parkinson等提出第四脑室cc的起源有两种可能:(1)起源于室管膜内层:(2)由第三脑室脱落经导水管种植于第四脑室。

  本组2例从手术所见结合病理特点符合第三种学说。然而这两例都合并有颈椎、颅颈交界多种先天骨性畸形,因此只能从胚胎学方面考虑。hirano等认为脑和脊髓不同平面上的这种中线囊肿均起源于内胚层,从中线发生一憩室,而后产生cc。而人体骨骼来源于中胚层,如果推断成立,那将是胚胎发育中多胚层的变异。

  关于诊断。cc的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因此诊断有赖于特殊检查。头部ct、mr是极好的方法。

  hoening(2)报告第四脑室cc常为多房性,本组例1单房,例2仅有两处不完整的隔。至于囊内容的性状和颜色,位于第三脑室者为稀稠不等明胶状液体,有黄兰、深棕、草绿、灰白色,本组2例为黑褐色凡士林油膏状,与病理所见部分区域有弥漫性出血有关。

  组织学检查是诊断cc最可靠的手段,囊内容作he染色呈淡红色均匀一致的无结构物,也可看到细胞碎屑或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大吞噬细胞,有微钙化灶、胆固醇结晶及炎性细胞。pas反应和粘液卡红染色阳性。囊壁上皮细胞在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不同区域绝然不同,可以是扁平、立方、柱状、鳞状上皮。具有鞭毛小体细胞、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