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听蝉观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T6652:出书病例(典型病例2),希望大家支持,参加讨论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2-4 23:33 | 只看该作者
十分典型的华支睾吸虫病,谢谢听蝉观竹老师的好病例!我也搜罗并综合整理了一些资料,觉得还比较实用,特奉上请老师们指正!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
     主要流行于亚洲,广泛分布于国内中南、东北、华东、西南23个省市,是因食用了含有华支睾吸生囊蚴的淡水鱼而感染的一种寄生虫病。
流行病学特性
    在其流行过程中,人是终宿主,其他哺乳动物为保存宿主,螺丝及淡水鱼为中间宿主,因而,是一组人畜共患性疾病.但人体感染较多集中于广东珠江三角洲及潮汕地区,多由食\"鱼生\"、\"鱼生粥\"而感染叉。当人食入未煮熟而含有囊蚴的鱼肉(\"鱼生\")或螺丝后,蚴虫在十二指肠破囊而出,经胆总管开口入胆管,并上行定居于肝内小胆管。成虫可在肝内存活20-25年(有30-40年的记载)。
    囊蚴对调味品的抵抗力比较强,在酱油内(含氯化钠19.3%)可维持5小时,在食醋内(含醋酸3.36%)可维持两小时才死亡。因此,吃鱼生的人将生鱼片加调味品后即生食,很容易感染本病。厚度1mm,含囊蚴的鱼肉片,在90℃和60℃水中,分别于1秒钟或10秒钟内囊蚴全部死亡,因此,吃\"鱼生粥\"时,如果生鱼片切的较厚,或鱼片数较多,放入粥内后可使粥的温度下降,就不容易杀死囊蚴。经烧烤的小鱼,若内部鱼肉未熟透,囊蚴不能被杀死,人们吃下这种食品就容易感染本病。至于生吃鱼虾的人,感染本病可能性就更大了。
临床表现
    病程多为数天至2个月,其临床表现依感染程度及有无并发病而异,轻者可无任何症状,较重者症状、体征亦不典型,不具特征性。主要症状为上腹隐痛、不适,其他症状有腹胀、纳差、消瘦、疲倦、畏寒、发热及尿色黄等。体征主要为肝大,多为轻度,以左叶为著;肝区触压痛或叩痛,以及皮肤、巩膜黄染。
   一般将本病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①肝炎型:
   最为常见,有乏力、上腹不适、腹胀、食欲减退、肝区不适或隐痛。体检有肝脏轻、中度肿大,常无压痛,部分病人血清转氨酶轻度升高。如不注意询问流行病史,易将本病误诊为病毒型肝炎。
②胆管炎型:
   病人有畏寒、寒战、发热,同时伴有上腹阵发性绞痛,有时有黄疸,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增高,此型病人常并发胆管炎或胆囊结石。
(3)胃肠炎型:
   表现为腹胀、腹泻,大便每日约3~4次,无脓血,镜检常无异常发现。
(4)肝硬化型:
    表现为肝脏肿大,质硬,有腹水、脾肿大、血浆白蛋白降低、贫血和下肢浮肿,此型在流行期以儿童为多见,多伴有营养不良。
(5)侏儒型:
   此型常同时伴有肝硬化,多发生于严重肝感染的儿童病例。
(6)隐匿型:
   此型最为多见,一般无症状,仅在体检、流行病学调查或因其他疾病就诊时而发现。
(7)混合型:
   在患病期间同时伴有上述各类型。
ct表现
分型
   肝内胆管呈不同程度、不同形态的扩张改变,个别的病例胆囊中有软组织密度团块影及结石影。据扩张的肝内胆管形态不同,我们将其分为四种类型。
细长枝型:
    肝内胆管呈管状扩张为主,且长度>6cm;
小囊型:
   胆管以囊状扩张为主;
细短枝型:
   胆管亦以管状扩张为主,但长度<6cm;
混合型:
   兼具上述2种或3种改变。
特征性ct表现
   1.肝内胆管广泛扩张,但肝内末梢小胆管扩张重于肝门区较大胆管,使胆管树扩张程度不成比例,而肝外胆管较少扩张。这是由于肝吸虫主要寄居于肝内小胆管所致。此外,由于胆管炎症,故ct所见扩张的胆管边缘常较模糊。
   2.本病肝内扩张胆管的ct特征之一为扩张胆管呈细长树枝状或较短的细枝状,后者常为3级以下小胆管,故多较远离肝门区,也可能部分为前者在ct扫描中的某一断面所致。
扩张胆管的特点为直径与长度比小于1:10。此型的形成机理可能为寄生虫及其毒性代谢产物直接引起不完全性胆道梗阻及继发性胆管炎、胆管上皮增生、管壁纤维化。故虽经驱虫治疗,扩张的胆管短期内常不完全消失。
   3.寄生虫及其虫卵引起末梢小胆管完全性阻塞,胆管扩张呈囊状,密度近于水,ct值0-20hu。有时可见到囊的一端连于胆管呈\"蝌蚪\"状。囊大小多为数毫米至1~5cm,少数直径可达2cm。小囊散在或聚集成簇分布,但以肝周边分布为主。此为其特征性征象,具有诊断特异性。此型临床症状常较细枝状胆管扩张者重。
鉴别诊断
混合型
    由于兼具细长扩张的胆管及边缘分布为主的多发小囊特征,较易明确诊断。
细长枝型
   需与梗阻性黄疽致胆管扩张进行鉴别:后者胆管扩张程度多较重,扩张胆管以肝门为中心呈藤状,边缘多较清晰,其直径与长度比远大于1:10,ct常可发现肝外胆管扩张及导致梗阻的致病因素。临床上存在较重黄疽,实验室检查可协助诊断。
小囊型
    常需与多发性小肝囊肿及周围型肝内胆管细胞癌鉴别:肝囊肿病灶边缘锐利,无沿肝周边分布的规律及与胆管相连通的迹象,且临床多无症状,可资鉴别。
    有时肝吸虫病小囊型成簇状分布者与周围型胆管癌的ct改变类似,但前者仍可见到其他肝区沿肝周边分布的散在多发小囊状扩张胆管;而后者虽可呈多囊融合状改变,但以团块分布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2-5 05:4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诊断:肝内胆管普遍扩张,华支睾吸虫感染.

[imp]http://www.radida.com/news_view.asp?id=633&view_id=633[im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2-5 21:33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上各位老师,又学习了一个新东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2-7 0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6652:出书病例(典型病例2),希望大家支持,参加

以下是引用ysxyy在2007-2-5 13:33:00的发言:[br]多谢楼上各位老师,又学习了一个新东东;

9494
为我们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好的素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2-8 17:50 | 只看该作者
好东西,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2-11 06:39 | 只看该作者
典型的华支睾吸虫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2-11 21:48 | 只看该作者
平扫显示肝内胆管明显扩张,呈枯树枝状,边界较模糊,扩张的胆管以肝外周明显以致肝外周胆管与肝门区胆管不成比例,肝表面不规整,左叶局限性肥大,肝门裂增宽,脾脏增大。增强扫描扩张的肝内胆管显示更清楚,肝实质内未见异常强化灶。
   诊断:华支睾吸虫肝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