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pp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0181:(脑泡状棘球蚴病)热烈祝贺医影在线叁周年:颅脑

[复制链接]
21#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1 | 只看该作者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

肿块可大可小,以巨块型多见,直径多在5cm 以上,可单发或多发。大体肿块形态ct表现(参见本例图片):

①实性肿块:病灶中央无液化坏死,低密度病变区内散在点状及小结节状钙化,直径0. 5~0. 7cm ,可融合成斑片或弧线状,呈簇集或同心圆样分布,且病灶中心较周边密集。低密度小囊泡,直径0. 2~0. 8cm ,少则数个,多则呈葡萄串样,以病变外周较多。平扫病灶边界与正常肝组织的分界不清,部分呈“地图样”表现,增强后边缘变锐利,部分呈“花瓣状”,其间正常肝组织可强化。

②肿块液化:病灶出现无菌性坏死液化,合并感染时可抽出脓液。液化区形态不规则,范围可大可小,有的病例坏死出现在病灶周边。液化坏死区外实性部分可出现丛点状及小结节样钙化和小囊泡。

③完全钙化肿块:肿块完全钙化呈球状;增强后病灶实性部分未出现强化,也无小囊泡出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3 | 只看该作者

肝泡状棘球蚴病病灶内钙化特点:

钙化灶表现为斑块状、颗粒状、小圈状、砂石状,壳样环形钙化。
分布呈堆积状,即钙化灶中心密集呈团块状,为砂粒样钙化堆积在一起的容积效应改变,病理切片证实越靠囊肿外围边缘钙化越稀少,呈星点样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0:35 | 只看该作者

泡状棘球蚴病特征性征像:小囊泡

小囊泡往往散在或呈群簇状分布于病灶内的边缘部分。小囊泡未钙化时可表现为低密度区中更低密度小囊,直径0. 2~1.5cm ,代表虫体小囊泡;点状及小结节状钙化多为虫体钙盐沉着。小囊泡分布在病灶周边较中心密集,而病变中心部钙化密集,这与多房棘球蚴的生长方式有关。一般病变中心为棘球蚴母囊始生囊,其外围为芽生性生长的子囊,越向外围新生子囊的级数越低,因此包虫衰变钙盐沉着及液化多以中心较外围多见。


[本贴已被 pp 于 2007-2-26 14:14:07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2-26 21:00 | 只看该作者
根据我们和文献报道“小泡征”的检出对于肝脑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2-27 03:50 | 只看该作者
多谢楼主提供这么好的病例,收益非减,再次感谢,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3-1 16: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pp版主的精品病例,根据肝脏囊性病变合并钙化,应该是:肝包虫合并脑包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3-3 23:49 | 只看该作者
肝泡状棘球蚴病(hepatic alveolar echinococcosis;hae)是肝包虫病的一个类型,是一种因多房棘球蚴绦虫幼虫寄生在肝脏引起的险恶寄生虫病.流行区居民称其为\"寄生虫肿瘤\",患者早期尚能参加劳动和工作,病情发展到中期劳动力明显减退,晚期丧失劳动力进而危及生命.本病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和西藏等地.患者大多远居在牧区,因经济及医疗条件等原因,病情延误就诊时多属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我国采用丙硫咪唑(albendazole:abl)治疗包虫病,取得了一定疗效,且因其无明显副作用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6-18 03:41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见到,视觉冲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12-6-23 11:01 | 只看该作者

Re:公布结果:脑泡状棘球蚴病

[quote]引用第12楼pp于2007-02-26 19:42发表的 公布结果:脑泡状棘球蚴病 :
此三个病例不可多得!
脑泡状棘球蚴病病灶多分布于幕上脑皮层区及皮层下区,以多发常见,主要表现为等或稍高密度肿块结节或结节内及周围多发小囊泡影,周围可见脑白质不同程度水肿;增强扫描呈环状不均匀强化。
基本反映了脑泡状棘球蚴病的两种影像表现,我们把它总结为:肿块结节型和肿块结节-囊泡型。
对于肿块结节-囊泡型脑泡状棘球蚴病术前诊断容易!而对于肿块结节型脑泡状棘球蚴病的诊断比较困难,往往和结核瘤、胶质瘤、转移瘤或炎性肉芽肿相混淆!



谢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12-8-13 07:20 | 只看该作者
寄生虫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