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病例诊断过程:
病人开始右上腹不适一周,进行肝脏超生检查,发现肝脏占位病变。当时体温37.8℃,wbc13.0×10的9次方/l。查afp正常,肝功能正常。 当地医院考虑是肝脓肿早期,病人的爱人拿片子来我们科里会诊,我考虑是转移癌,不考虑肝脓肿。回去后做了全面检查,肺、子宫附件、乳腺、甲状腺都做了检查,没有发现异常,就坚持按炎症治疗,一周后临床症状缓解,血象正常,但肝脏肿块一周后复查b超病变无变化。病人和家属到广州检查,去了三家医院,意见不一,但都不考虑脓肿,考虑原发肝癌(胆管细胞癌)、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病人是请了广州的主任来赣州做手术,术前在我院复查ct,做完三期扫描最后一期,病人没有放出来,我想就差结肠没有检查了,这个转移病变很像结肠癌转移,不妨将下腹部扫描一下,一扫描就发现了问题,剩下的问题就迎刃而解。
我当时对这个病例的诊断思维:
1、病灶多,结节状小病灶密度不符合肝囊肿;
2、主要的病灶动脉期、门脉期强化,而以门脉期最为明显,说明是病灶双重供血,而双重供血的门脉期为主的以转移癌最常见;
3、病灶始终没有发现强化的壁,而是肿块与肝脏组织之间有低密度的环形影,这是肿瘤常见的影像,而不是脓肿出现的“三环”影像;
4、肿块中心密度更低,但不是液性密度,表现为“牛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