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sdqzwyx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腹盆腰部] CT9155:(已补充强化CT)上腹部CT请分析!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7-26 05:17 | 只看该作者
考虑12指肠占位性病变,间质性肿瘤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7-26 05:20 | 只看该作者
考虑环状胰腺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7-26 06:34 | 只看该作者
大家看看雷老师的帖子吧。环状胰腺可能性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7-7-26 0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9155:男,44岁,上腹部ct请分析!

这个病例sdqzwyx 用心良苦,再次把前后的ct 和钡餐图像资料上传,目的是想让大家更加充分的讨论。

我的意见,我在作文字和图解的表述。
1、我认为十二指肠充盈缺损不是肠壁或肠管的肿块。依据:(a )十二指肠的球部以及充盈缺损的大小形态是随肠蠕动而变化的,肠管是柔软的,如果是肿块,位置有可能会有小范围变化,但大小形态是不会变化的。
(b)、肠粘膜没有破坏中断,肠管是光滑的。

2、十二指肠上部(球后)的偏心狭窄是环形胰腺造成的。依据: (a)ct上十二指肠的球部的后部有与胰腺密度一致的软组织影像,并与胰头相连。(b)十二指肠的球后狭窄段见与胰腺密度一致的软组织影像。

如图: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8-18 23:01:59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7-26 08:09 | 只看该作者
7月13日复查ct因为没有喝好水,胃及十二指肠没有充盈,所以不好与前面6月29日的ct相比较。

这个病例如果要明确是否为环形胰腺,ct 检查方法很重要,应该三期增强扫描,因为胰腺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强化的十分显著,环形胰腺也随之同步强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7-26 08:30 | 只看该作者
十二指肠降段占位病变(溃疡?腺瘤?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7-27 04:1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雷老师的分析,十分精彩!

没有接触过x线,看这样的片子就十分局限,看来影像确实要综合分析,x线是基础,断然不可缺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7-27 0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我也认为本例是环状胰腺。有关本例的分析雷主任已讲得很透彻了。
要进一步证实做个胰腺三期增强扫描是必要的,其特征是环状胰腺与正常部位的胰腺在增强扫描各期密度变化是同步的。

下面是我收集的两例环状胰腺图片
第一例来源于放射学实践2006年1期

图1钡餐检查示十二指肠降部上段局限性偏心性狭窄(箭示),
图2ct扫描示环状胰腺包绕十二指肠(箭示)

第二例来源于周康荣主编的螺旋ct第163页.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7-7-27 9:28:18 修改过]


[本贴已被 jiajie 于 2007-8-18 23:02:07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7-29 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ct9155:男,44岁,上腹部ct请分析!

难得一见的好病例,谢谢楼主和各位的精彩分析;搜索相关文献与大家一起温习。
                        环状胰腺
【概述】环状胰腺(annluar pancreas)是一种先天性的发育畸形,病人有一带状胰腺组织环,部分或完全包绕十二指肠第一段或第二段,致使肠腔狭窄。本病于1818年由tiedemann首先在尸检中发现,1862年ecker首先报道。迄今世界文献中仅有300余例报告,国内丁士海1981年综合文献报道56例,男女之比为2∶1。
【病因学】对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环状胰腺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明了,学说很多,主要有2种解释。胰腺是由胚胎的原肠壁上若干突起逐渐发育融合而成的。背侧的胰始基是从十二指肠壁上直接发生,腹侧的胰始基则自肝突起的根部发生。以后背侧的胰始基发育成胰腺的体与尾,其蒂部成为副胰管;腹侧的胰始基的蒂部成为主胰管,末端则为胰头部。在胚胎第6周左右,随着十二指肠的转位,腹胰也转位至背胰的后下方;在第7周时,背胰和腹胰开始接触,最后两胰合并为一个胰腺,两个胰管也互相融合贯通。因此,一种理论认为,环状胰腺是由于位于十二指肠腹侧始基未能随十二指肠的旋转而与背侧始基融合所致;另一种理论则认为,由于腹侧与背侧胰始基同时肥大,因而形成环状胰腺,并将十二指肠第二段完全或部分围住,造成梗阻。
【病理改变】
环状胰腺一般宽1cm左右,包绕在十二指肠第二段。根据包绕程度,可分为完全型环状胰腺和不完全型环状胰腺,以后者较常见,即环状胰腺仅部分包绕十二指肠,约占肠管周径2/3~4/5。
环状胰腺往往是真正的胰腺组织,含有正常的腺泡和胰岛组织,但是也有一部分病人仅为纤维组织。环状胰腺内的导管可与主胰管不相通而单独开口于十二指肠。
【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将环状胰腺分为新生儿型和成人型,其临床表现与十二指肠的受压程度和伴随的其他病理改变密切相关。
(一)新生儿型多在出生后1周内发病,2周以上发病者少见。主要表现为急性完全性十二指导肠梗阻。病儿出现顽固性呕吐,呕吐物中含有胆汁。由于频繁的呕吐,可继续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营养不良。如为不完全性十二指梗阻,则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及呕吐,可伴有上腹部饱胀不适,进食后加重。以上症状可反复出现。此外,环状胰腺还常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如伸舌样痴呆、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美克尔憩室、先天性心脏病、畸形足等。
(二)成人型多见于20~40岁,多表现为十二指肠慢性不全性梗阻的症状,而且症状出现愈早,十二指肠梗阻的表现也愈严重。病人主要表现有反复上腹痛和呕吐,呈阵发性发作,进食后腹痛加重,呕吐后可缓解,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液,含有胆汁。病人除了十二指肠梗阻以外,还可以并发其他病理改变,并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1.消化性溃疡
环状胰腺并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者,可达30~40%,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较常见。溃疡的发生原因可能与环状胰腺的压迫、胃液长期潴留和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酸度过高等有关。
2.急性胰腺炎
环状胰腺并发胰腺炎者占15~30%,其发生原因可能与胰腺导管系统异常有关,胰液淤滞或胆汁逆流至胰管而致病。胰腺炎可仅限于环状胰腺部分或侵及全胰腺,急性胰腺炎的水肿或慢性胰腺炎的纤维疤痕还可加重十二指肠梗阻。
3.胆道梗阻
临床上较少见,由于环状胰腺位于乏特氏壶腹处、环状胰腺致十二指肠第二段明显狭窄并压迫胆总管以及胰腺炎等原因,均可引起胆总管下端梗阻而出现黄疸。病程久者还可继发胆道结石。
【并发症】
伸舌样痴呆、食管闭锁、食管气管瘘、美克尔憩室、先天性心脏病、畸形足、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胆道梗阻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腹部平片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梗阻。卧位片可见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扩张胀气,即所谓双气泡征;如果胃、十二指肠球部内有大量滞留液,在立位片上可见胃、十二指肠球部各有一个液平面(图1)。

图1 胃与十二指导肠的双液平面
2.胃肠钡剂造影:表现为胃扩张、下垂,胃内有大量空腹滞留液,排空时间延长 ;十二指肠球部匀称扩大、伸长,其下缘光滑圆隆;十二指肠隆段,偶尔在第一段或第三段出现边缘整齐的局限性狭窄区,且该区粘膜皱襞稀少,狭窄上方的肠管可见逆蠕动(图2)

图2 十二指肠降段狭窄
【鉴别诊断】
考虑环状胰腺时还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
偶可见于新生儿,病变位于十二指肠降段,出生后即频繁呕吐,呕出物可含有胆汁,胃肠造影时钡剂完全不能通过,下段肠管内无气体。手术时可见十二指肠降段无胰腺组织环境。
2.先天性幽门肥厚症
多在生后数周出现反胃和呕吐,呕吐物中不含胆汁,上腹部较膨隆,可有胃蠕动波,95~100%的病儿在右上腹可扪及橄榄状肿块。胃肠钡剂造影见胃扩张,幽门管变细、变长,胃排空时间延长等。
3.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
本病系指十二指肠第三段或第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7-7-31 03:41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

感谢各位精彩点评,尤其后面三位版主分析,更是让人受益匪浅!病人非常配合检查,我想最终会有结果的,出来结果一定及时奉告!

[本贴已被 sdqzwyx 于 2007-7-30 19:46:00 修改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