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地讲,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是一种血管源性脱髓鞘改变,所以,ct常有两侧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的对称性低密度,且打药不增强,随诊ct这一病灶密度和形态并不改变。由于深部白质的萎缩,可见脑室系统扩大并伴随有小的腔隙性梗塞。
病变主要累及皮质下脑深部髓质,包括基底核,脑室周围和半卵圆中心髓质,呈脱髓鞘性改变:脑髓质内小动脉变性、硬化,同时伴有腔隙性梗死、脑萎缩改变。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临床表现为老年性痴呆,记忆力下降。有腔隙性梗死时,可出现肢体无力或偏瘫等。
ct表现:ct不能直接显示微小动脉硬化,但可反映动脉硬化所引起的脱髓鞘改变及小梗死灶。表现为:1.左右侧脑室上外方低密度区,呈扇形对称性或不对称性分布,边缘模糊,无强化。2.可伴有不同程度左右侧脑室扩大,脑池、脑沟增宽等脑萎缩改变。3.可伴有基底核区单发或多发性脑腔隙性梗死。
鉴别诊断:1.严重脑积水:可有侧脑室周围髓质低密度影,这是因为脑脊液渗出所致,多位于侧脑室额角前,与正常脑组织境界清楚。脑室扩大,但脑池、脑沟无增宽,反而变小;临床上有颅压增高症状。2.多发性硬化:急性期可有斑片状、环状强化,而晚期则表现髓质低密度影,但患者多年轻,而且反复发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