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憩室
定义:食管壁局限性向外突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具有完整覆盖上皮的盲袋,多为后天性,先天性憩室罕见。
分类:按发生部位及机制分三类:(1) 咽食管憩室:发生于咽食管交界处,也称zenker憩室,其发生与咽食管肌运动失调,环咽肌失驰缓引起食管腔内压力增高,以及该局部肌肉解剖结构上的薄弱有关。 (2) 食管中段憩室:多位于气管分界水平之中段食管,常因纵隔食管周围组织慢性炎症粘连及瘢痕组织的收缩牵引所致,多为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核性炎症所引起。 (3) 膈上憩室:多发生在膈上5-10cm食管右侧,其形成可能与食管下段有功能性或机械性梗阻而使食管腔内压力增加,使食管粘膜经食管肌层薄弱区突出有关。 假性憩室——咽食管憩室及膈上憩室。其突出盲袋,仅为食管粘膜而非食管全层,也称膨出型憩室。 真性憩室——食管中段憩室。其突出的盲袋,包含食管壁全层。
临床症状:与憩室部位、内口大小、有无食物存留或炎症、并发症等有关,若内容物返流可有呼吸道症状。 (1) 咽食管憩室:缓慢进行性吞咽困难,挤压颈部或吞咽时可听到响声,返流物常为刚咽下的食物并不伴苦酸味。 (2) 食管中段憩室:因内口较大,利于引流,少有食物存留,故不易产生症状,偶有吞咽困难或咽下困难,偶并发局部脓肿或瘘管时可出现相应症状。 (3) 膈上憩室:症状轻微,偶有消化不良或吞咽困难。
[影像学表现]
食管憩室的诊断主要依靠食管钡餐造影:
1.咽食管憩室和膈上食管憩室:前者位于咽部,后者位于膈上5~6厘米段食管。憩室表现为下垂的囊袋状,向食管左侧突出者较常见,边缘光滑,直径较大。
2.食管中段憩室:多发生在支气管或肺动脉压迹处,多为邻近淋巴结炎(多为结核性)与之产生粘连而引起,憩室直径一般较小,形状光滑或不规则。
3.混合型憩室:为牵引加内压性憩室,一般发生在食管中段,极少发生于膈上食管段,形状如帐篷状、烧瓶状、漏斗状或圆筒状,多向前方突出,顶端下垂。
![]()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5-2-8 15:14:39 修改过]
[本贴已被 向医生 于 2005-2-8 15:28:15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