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样骨瘤的x线检查显示小而孤立的小圆或李椭圆形透明缺损区,一般<1.5cm。位于骨皮质时,有反应性皮质增厚,骨膜下新骨形成。位松质骨时,周围致密反应。形成典型的瘤巢。
瘤巢的出现与肿瘤的发展阶段有关。开始期,瘤巢小,由活跃增生而坚实的成骨细胞组成,显示密度增高阴影。中间期,有不同钙化阶段的骨样组织,可见密度减低的透视亮巢。成熟期,出现高度钙化不典型骨小梁,呈现脓密阴影。
肿瘤内无死骨,可有不同程度钙化灶。
依据肿瘤所在部位,显示稍有不同,如在长骨,显象较典型。在腕跗渚骨系骨松质,可见钙化灶,但周围缺少硬化。在手足小骨,骨膜下型的周围皮质呈扇贝样,骨皮质型则较典型。
x线检查有其限度,脊柱照片可有遮挡,故应用断层摄相或ct扫描,更较清晰。ect检查脊柱,可有双密度征,更易诊断。
骨样骨瘤有特殊的疼痛症状和典型的瘤巢x线景象,较易诊断。但仍需与以下骨、病鉴别。
(一) 慢性骨脓肿 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
(二)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rre型)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不同,常为间歇性,骨干皮质广泛增猿菩浴r话阄夼е准八拦牵尥闯玻枨豢杀杖?
(三) 成骨细胞瘤 二者同属良性或骨细胞性肿瘤。成骨细胞瘤无骨样骨瘤特有夜间疼痛,但发展较快,破坏区较大,常>2cm。皮质膨胀明显,周围硬化轻微。
(四) 单发性内生骨疣 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五) 动脉瘤样骨囊肿 多位长骨干骺端及脊椎骨附件(椎弓根、横突或棘突)。大小不一,薄壳间软组织膨出,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晰。发生在骨内为中心型,在骨外分偏心型和骨旁型。
(六) 内生骨疣(enostosis)亦称骨斑(bovespot)或骨岛(bone island),为松质骨内骨发育异常,呈骨岛状,一般无症状,无需治疗。
[本贴已被 yuhongjun 于 2007-11-12 5:07:38 修改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