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1103040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肢] PED0498: 100天患儿,保证你没有见过。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2-14 01:01 | 只看该作者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又称caffey病。是一种暂时性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的疾患,在患骨邻近的肌肉及筋膜可能亦受累。
    【诊断】
    本病的发病年龄在婴儿早期,诊断一般不难。但个别病例可以复发。此时患儿年龄已大,甚至可以延至成人期,且症状时发时愈,此时应详细询问婴儿期的病史。
    【治疗措施】
    本病有自愈趋向。一般在数月后可以恢复,所以无需特殊治疗。亦有人建议用激素治疗。
    【病因学】
    病因不明。是先天性的骨发育障碍,属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但fairbank认为本病可能为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患。
    【病理改变】
    主要是骨膜病变,细胞呈多数核分裂状态,伴有粘液性水肿,伴有粘液性水肿。骨膜外层的纤维组织消失,并与毗邻的肌肉、筋膜、肌腱粘连。随着病情的发展,骨膜外层又重新出现纤维组织,并引成骨膜下新骨。骨髓呈典型的纤维性改变。在恢复期,可见增生的骨膜下新骨逐渐消失,增厚的骨皮质由内向外逐渐变薄,骨髓腔亦随之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常在10周内起病,婴儿首先表现烦躁不安及发热。以后就出现受累部位的疼痛,伴局部肿胀,软组织的肿胀为弥漫性,不红不热,局部淋巴结不肿大,压之无凹陷,质硬。最易发病的部位是下颌骨,可达75%,因此,脸部的症状最多见、最明显。如累及长骨,则肢体可因疼痛而产生假性瘫痪。部分病婴可伴有贫血。
    x线表现  先为轻度骨皮质增厚,以后逐渐出现明显的骨膜下新骨形成。全身骨骼队指及趾外,均可受累,最常见为下颌骨,其次顺序为肋骨、锁骨、尺骨、桡骨、肩胛骨、胫骨及腓骨,长骨病变最明显的部位是骨干,而骨骺及干骺端常不受侵犯,骨弯曲,肢体增长。在个别病例,新骨形成过多时,可致误诊为恶性肿瘤。大多数病人在数月后可自愈,不留任何痕迹,但在少数人可遗留轻微的病变痕迹及肢体过长。
    【辅助检查】
    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以及akp增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12-14 18:18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7-12-14 23: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23:0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各位,
支持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实在是很象.
只可惜,此患者我们一直未追踪到,但愿他能象你们所说的能自愈,能健康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7-12-17 06:55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典型婴儿骨皮质增生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7-12-17 07:0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又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发表于 2007-12-17 07:33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zhangzhongshou在2007-12-11 22:37:00的发言: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说明:本病多见于生后两个半月左右,5个月以后很少发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婴儿生长和发育无何影响,预后较好,一般数月内自愈。男性多见,病变主要侵犯骨干皮质和肌肉筋膜,引起骨皮质增厚及硬化。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受累骨明显的成层状骨膜增生和皮质增厚。颇似套管状。好发于全身管状骨、下颌骨、锁骨等。管状骨又以股骨及尺、桡骨多见,具有多发性和对称性的特点。而骨骺、干骺、关节一般不受累。病变后期,增生之骨皮质自内向外逐渐变薄,髓腔逐渐扩大,直至恢复正常。本病须与婴儿维生素a过多症、先天性骨梅毒等鉴别。vita过多症,一般多发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的婴儿,多发生于用药后6-15个月,临床上有食欲减退、兴奋、烦躁、瘙痒、低热、敢打等,所有症状在停药后72小时消退,血中维生素a含量需半年才能恢复正常。x线表现以长管状骨改变明显,基本改变是皮质向外增厚,常呈分层状,与皮质间有一透亮间隙。结合年龄,服药史,不难鉴别。先天性骨梅毒的婴儿有典型的血清学结果阳性,6个月内临床症状轻微,或仅有轻微皮疹,x线除有骨膜炎外,一般合并较典型的征像干骺炎(wimberger氏征),另外骨炎常见,可资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7-12-18 05:23 | 只看该作者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说明:本病多见于生后两个半月左右,5个月以后很少发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对婴儿生长和发育无何影响,预后较好,一般数月内自愈。男性多见,病变主要侵犯骨干皮质和肌肉筋膜,引起骨皮质增厚及硬化。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主要表现为受累骨明显的成层状骨膜增生和皮质增厚。颇似套管状。好发于全身管状骨、下颌骨、锁骨等。管状骨又以股骨及尺、桡骨多见,具有多发性和对称性的特点。而骨骺、干骺、关节一般不受累。病变后期,增生之骨皮质自内向外逐渐变薄,髓腔逐渐扩大,直至恢复正常。本病须与婴儿维生素a过多症、先天性骨梅毒等鉴别。vita过多症,一般多发于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a的婴儿,多发生于用药后6-15个月,临床上有食欲减退、兴奋、烦躁、瘙痒、低热、肝大等,所有症状在停药后72小时消退,血中维生素a含量需半年才能恢复正常。x线表现以长管状骨改变明显,基本改变是皮质向外增厚,常呈分层状,与皮质间有一透亮间隙。结合年龄,服药史,不难鉴别。先天性骨梅毒的婴儿有典型的血清学结果阳性,6个月内临床症状轻微,或仅有轻微皮疹,x线除有骨膜炎外,一般合并较典型的征像干骺炎(wimberger氏征),另外骨炎常见,可资鉴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2-18 17:24 | 只看该作者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12-18 17:51 | 只看该作者
婴儿骨皮质增生症。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