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影在线

搜索
楼主: 听蝉观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了收敛的时候了!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5-5-10 04:58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全体放射工作者会全力支持翁站长、听版主等各位大虾将网站继续且更火爆地办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5-11 05:4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到了收敛的时候了!

以下是引用huxuelong在2005-5-9 20:58:43的发言:[br]我们全体放射工作者会全力支持翁站长、听版主等各位大虾将网站继续且更火爆地办下去,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emb6][emb6][emb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5-12 05: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这个问题我同样困惑.一方面,从技术上说,msct 3d重建图象确有独到之处,而且随着msct的普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另一方面,它也同时带来了病人的受照剂量的大幅提高和检查费用的上升.在利益驱动和任务指标的压力下,msct等x线设备是否也有滥用的嫌疑.国外比较重视病人辐射的问题.我在泰安听一个老美讲过这个课题.我们国内的情况好象是国家有关部门重视不足,媒体关注不足,病人认识不足. 我头都大了.首先斑竹没错;一项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本身说明它有需求.其次,这也不是我们所能左右的事情,顺其自然吧.
补充下,大家还记得有媒体报道病患诉医院x光检查没有遮盖下体的报道吧.这也说明了点什么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5-15 01:34 | 只看该作者
走自己的路!不要听那些吃不到葡萄却说酸的话!
医学的发展,不是个别人能够阻挡的!
学术的进步,不是以考虑金钱为目的的。
继续前进!我们感谢您!我们支持您!我们信任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5-17 18:54 | 只看该作者
msct必须在常规图像的基础上参考,不可过分夸大其作用,但作为一种新技术,必须有人进行探讨,还请继续办下去,雷老师以为然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发表于 2005-5-18 07:11 | 只看该作者
我暂时也没法接触这类东西。

但我提个建议,可否把机器上的图像以dicom序列保存,然后放上来,让大家用家里的重建软件试玩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5-5-18 10:00 | 只看该作者
这个问题首先要网站支持,因为网站不支持dicom图像格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发表于 2005-5-19 22:59 | 只看该作者
我赞成听蝉观竹收手不干,你把这么多精美的图像和有关后处理技术的方法,都毫无保留的无私奉献出来,你干吗还要听别人闲话,你还发帖打什么招呼,换了我从此不再吭声,潜水看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5-5-21 01:14 | 只看该作者
雷主任的三维图片确实是精品(很多图片机器的公司都做不出来),这肯定是一个影像发展的方向,人体在我们影像医生面前透明已经为时不远。随着机器从单排到64排..........的发展3d透明的人体不再是一个梦。只是小地方可能还要熬几年,我们影像网在这方面的探讨与研究肯定要走在前面(向雷主任那样)。我只是有一个困惑:雷主任的三维层厚和经费是如何处理的,像我们的机器(单排螺旋)一个颅脑扫了170层(1.5mm层厚)别说医院不同意,了解情况的病家也不会赞成,请雷主任一并给予指教。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
 楼主| 发表于 2005-5-21 08:21 | 只看该作者
答sxdongfang大夫:
多层螺旋ct与单层不同,它扫描时间是0.5或0.75秒/每一圈(360度),扫描一圈出4层、8层、16层.图像..... 做三维时扫描的曝光次数是单层1/4、 1/8、 1/16.....以您说的为例,单层颅脑扫描170层,在4层螺旋ct扫描就只要曝光40几圈,即相当于40几层,在8层螺旋ct就只要曝光21圈,在16层螺旋ct就只要曝光10圈,按0.5秒/每扫描一圈计算,4层螺旋ct只要扫描时间20秒,8层螺旋只要10秒,16层螺旋ct就只要5秒。所以说多层螺旋ct的曝光次数和总的放射计量是少的。
  不知我说清楚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马上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